第(3/3)頁 他們很快制定了出行計劃,準備利用寒假的時間前往滇西雪山。出發前,沈從文先生送給飄一本《滇西文化志》,里面詳細記載了雪山的地形和書院的歷史;林硯的父親則寄來了一件厚厚的羊皮襖和一張雪山的路線圖。眾人帶著滿滿的期待,踏上了前往雪山的旅程。 雪山的路途比想象中更加艱難,沿途寒風刺骨,積雪沒膝,每走一步都要耗費巨大的力氣。趙敏從小在山區長大,熟悉雪地生存技巧,她教大家如何辨別方向,如何在雪地里搭建臨時帳篷;蘇曉則用隨身攜帶的溫度計和氣壓計,實時監測天氣變化,提醒大家注意雪崩的風險。 走到半山腰時,天氣突然變壞,狂風夾雜著雪花呼嘯而至,能見度不足一米。“我們必須盡快找到避風的地方!” 林硯大聲喊道,眾人相互攙扶著,在風雪中艱難前行。就在這時,飄看到遠處有一座破舊的木屋,她立刻帶領大家朝著木屋的方向走去。 木屋里住著一位名叫老周的獵人,他告訴眾人,雪山最近不太平,有一群盜獵者經常在附近活動,還曾試圖闖入古老的書院搶奪古籍。“書院里的學者們為了保護古籍,已經和盜獵者周旋了很久。” 老周的話讓飄和林硯更加擔心,他們決定加快腳步,盡快趕到書院。 在老周的指引下,眾人終于在雪山深處找到了那座古老的書院。書院的大門緊閉,墻上刻著 “崇文尚武” 四個大字,雖然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透著一股莊嚴的氣息。飄輕輕敲了敲大門,里面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是誰?” “我們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想來拜訪書院的學者,希望能為保護古籍出一份力。” 飄大聲回答。大門緩緩打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走了出來,他是書院的院長李老先生。李老先生得知眾人的來意后,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入書院。 書院里珍藏著數千冊古籍,從唐宋時期的善本到明清時期的手稿,琳瑯滿目。李老先生告訴眾人,抗戰爆發后,他們為了保護這些古籍,將書院搬到了雪山深處,可還是被盜獵者盯上了。“這些古籍是中華文化的根脈,我們就算拼了性命,也要保護好它們。” 李老先生的話,讓飄和同學們深受感動。 當天晚上,眾人和書院的學者們一起商討保護古籍的辦法。林硯提議在書院周圍安裝簡易的警報裝置,一旦有盜獵者靠近,就能及時發出警報;飄則建議將部分珍貴的古籍拍照存檔,萬一古籍遭到破壞,也能留下備份;陳默、林薇、蘇曉和趙敏則主動承擔起巡邏的任務,確保書院的安全。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眾人和書院的學者們一起忙碌著,安裝警報裝置,整理古籍,巡邏值守。有一天夜里,盜獵者果然再次來襲,警報裝置及時發出了響聲,飄和林硯帶領大家奮力抵抗,最終將盜獵者趕走。經此一事,李老先生對眾人充滿了感激:“你們不僅帶來了知識和技術,還帶來了年輕人的勇氣和擔當。” 寒假結束前夕,眾人準備離開書院返回聯大。李老先生將一本珍貴的宋代善本《論語》送給了聯大圖書館,并和飄、林硯約定:“等抗戰勝利了,我們一定要在聯大舉辦一場古籍展覽,讓更多人看到這些文化瑰寶。” 飄和林硯鄭重地點點頭,他們知道,這個約定不僅是對文化傳承的承諾,更是對勝利的期盼。 當眾人踏著積雪走下雪山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炮聲,那是前線傳來的勝利號角。飄望著雪山之巔的書院,心里充滿了希望。她知道,無論未來還有多少艱難險阻,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堅守信念,就一定能迎來抗戰的勝利,迎來中華文化復興的那一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