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太子派一開始原本處在中立狀態,只冷眼看著,偶爾使絆子隔應八皇子。 不知怎的,在八王妃死后,太子一黨的人去魔怔了般,開始偏幫三皇子對付八皇子。 這些年李則憲只著眼于朝中大事上,一門心思想在皇帝面前出挑,不曾關注過民生。 反觀三皇子,無論大小事務,只要是皇帝派遣,或是民心所致,他就會去做。 其實大多時體面的差事,康德帝不是交給太子就是八皇子,大多沒他出頭的機會。 他也不急躁,常年在外辦瑣碎政務,這反而得民心,在百姓心中很受推崇。 太子去后,趙驚寒就“自然而然”與三皇子站在同一陣營,兩府的關系很是不錯。 趙家夫妻這些年也頗得民心,在百姓眼里,蘇相如醫術了得卻英年早逝,令人痛心。 在同情心與崇敬心理的作用下,大慶子民都跟著趙驚寒擁護三皇子。 而康德帝身體欠佳,在一場大雪過后病倒,而此時也是三皇子立儲呼聲最高時。 前朝文武百官,乃至民間百姓的目光,一時之間都落在康德帝身上,等他的決定。 康德帝卻沒有直接立儲君的意思,而是先命三皇子與八皇子兩人同時監國。 在兩人的關系水火不相容時,“皇帝有意選三皇子繼位”的消息不脛而走。 八王府廢墟的雪地上,李則憲手中拿著一枝寒梅,在雪中靜立良久。 寒風自衣襟往身上鉆,冷得人渾身發僵,李則憲下定決心般沉了臉色。 寒梅被揚落在雪地上,就在當日夜里,無數的火把與刀劍叩響皇宮的宮門。 然而這場動.亂,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就平息下來,李則憲被擒時,滿臉的錯愕。 他被人押著跪在雪地中,仰頭看向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的李則勤。 他從未見過李則勤這副模樣,只是愣了愣便笑了:“三哥真是好算計,父皇要立你為儲君的消息是你放出來的?就是為了誘本王造反,你好坐收漁翁之利?” 他輸了,成王敗寇,沒什么好說的,他沒有求饒,跪在地上等待被審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