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吧,只是看瓶子的話,真的不美呀小弘歷,不服的話我們從藝術角度來聊聊? 看過小劇場的表演后,粉絲們樂不可支, “哈哈,對不起,我真的覺得不美,你傲嬌也沒用!” “噗,乾隆和他爹雍正的品味差太遠嘍,感覺就不是親生的。” “雍正哭暈在廁所,審美這玩意真的沒法遺傳啊! “清朝大概就雍正的品味還能看。” “蓋章狂魔乾小四!” “中國最早彈幕君!” ...... 但不管如何說,各種釉彩大瓶確實炫出了乾隆盛世的風采,如小劇場里的臺詞所說, “這才是盛世該有的風范和心態!” 自信是需要實力來支撐的,任性也是需要資本的,肆意妄為本就是強者獨有的權利,一生都很順的乾隆早早就攀上了權力的顛覆,而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做一個這種瓶子出來,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宣告。 可惜的是,乾隆口中“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更多的只是形式口號,所以你看蒼天繞過誰,康乾盛世之后,大清就開始了衰退,直至最后滅亡...... 而就我們現在來看,乾隆盛世說頂天了也不過如此,和漢唐時代的盛世比比就算了,就乾隆所處的18世紀,那個時候正處于人類歷史的偉大轉折點,如果和當時的西方做詳細對比就會發現,確實就是乾隆的“謎之自信”了,或者說是過度自負,有點自欺欺人的感覺。 不過,我們把現在所唾棄的“封建專制”,所謂“乾隆盛世政治空前穩定”都是建立在把百姓關進了更嚴密的專制統治的籠子里的,所以不值一提等等這類觀點先放下,換個角度辯證思考,人家作為統治階級自然要為自己家著想的,乾隆一系列做法雖沒有帶飛中國,反而錯過了這個人類史上重大轉折點,但確實是讓清皇朝多延續了好多年...... 也別用狹隘的民族論去批判滿人如何如何,事實上海禁從明朝時候就開始了對吧,只是清朝做得更絕,大多數的時候人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歷史就是一本黑暗童話,它總在重復和延續著一模一樣的悲傷故事。 而作為后人,如何從歷史中吸取經驗與教訓是另外個話題了,就面對這個大部分人笑稱無法接受其審美風格的“瓷母”時,也可以想想,故宮有那么多國寶,為何推這個“農家樂”審美風格的“瓷母”出來? 不僅是因為它的打造工藝是登峰造極的,融合歷代瓷器之精華,而且這件“瓷母”的出世也反映了清代國力昌盛時期人們的一種文化自信,我們當代缺少的,就是這一種文化自信。 我們現在也處在盛世之中,不可否認吧? 雖然算不得世界最巔峰,也相差不遠了,差距每天都在縮小,當西方諸國紛紛拋出“*****”時,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向第一大經濟體繼續飛速前進發起沖擊時,那我們能否有乾隆的勇氣, “老子就炫了,怎么滴?” 或許乾隆各種釉彩大瓶“迷之自信”的背后,恰恰是我們當代人如今最缺少的一種精神? 這就得留給觀眾們自己去慢慢思考了。 “瓷母”之后,節目迎來了第一期節目里份量最重的一件國寶,被譽為“中華第一古物”,“中國九大鎮國之寶”的石鼓。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徑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細下粗頂微圓,十個花崗巖材質的石鼓每個重約一噸,在每個石鼓上面都鐫刻“石鼓文”,因銘文中多言漁獵之事,故又稱它為《獵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