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銅佛鑄銅錢詳解-《都督請留步》
第(2/3)頁
銅錢所發揮的作用,更多的是官府洗劫民間的一種手段,反倒是布帛制品,乃是民間交易的主要載體。
看完以上的論述就明白了,封建時代的鑄錢=等于搶劫,其他作用都是其次。不認同這一點的,下面的可以不用看。
所以從以上論述就看得出來,缺錢就胡亂造鐵錢的蕭衍在第一層,敢為天下先的柴榮熔銅佛鑄銅錢以供軍需在第二層,把熔銅佛鑄銅錢都玩成了行為藝術的劉都督,至少在第三層了。
先說蕭衍,啥也不扯看《隋書食貨志》記載的:“人以鐵賤易得,并皆私鑄,及大同已后,所在鐵錢遂如丘山,物價騰貴,交易者以車載錢,不復計數而唯論貫?!?
鐵錢充斥市場,引起銅錢的沉淀期及幣值的上升。
由于古代有露天鐵礦,很多也不在官府記錄之中,因此民間私自盜鑄成風,引起物價急劇上漲。鐵錢的購買力,一落千丈。
通貨膨脹、經濟混亂導致小農經濟破產,大量的農民流離失所,社會變得極不穩定。
不懂經濟學就不要玩什么鐵錢嘛!你又不建立本位制度,鐵錢不貶值才怪呢!
南梁如此倒行逆施,老實說侯景來了一大堆人跟隨他,我一點也不覺得意外。書中劉都督廢了鐵錢,民間肯定是念他的好,不會覺得他是反賊的。你萬般的籠絡民心,都不如廢了這個鐵錢來得實惠。
再說第二層的柴榮。
你不得不承認,商人出身的柴榮,確實對經濟學的理解比較深刻。他也意識到,中國自古缺銅,天然通縮,鑄造銅錢,只要是貨真價實的“好錢”,是有利于社會發展的。
鑄造精美銅錢在社會上流通,可以抵消天然通縮,使得社會穩定。筆者就經歷過通縮時代,只能說通縮絕不意味著社會發展更不能保證社會穩定。
“錢”越來越值錢,絕不是什么好事情!而隨著古代紡織業的發展,布帛的購買力肯定是越來越低,銅錢的幣值天然上升,這是無可回避的事實。
前提是這種銅錢有收藏價值。鑄造精美的銅錢,哪怕是隔了朝代,其實也是在流通的,這一點很多文獻里面多有闡述,我就不在這里多說了。
柴榮能意識到用“死物”銅佛,做成利國利民的活物“銅錢”,在不傷及民生的情況下,籌集到打滅國之戰的軍費。這確實是中國古代一流的統治者所擁有的素質。
如果不熔鑄銅佛,那必然要洗劫民間,孰輕孰重,柴榮心里有數,他能打出北宋的基業,確實不是偶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