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快新年了,長安城內已經有些過年的氛圍,大部分官員已經休沐,但韋孝寬與蘇綽等人,依舊是在丞相府,與賀拔岳商議府兵改制的相關事宜。 如今關中的情況,有點像是一個人捧著熱水壺。不松手感覺燙,松手又會水壺落地濺一身熱水。怎么都覺得難受。 “如今府兵改制已經到了關鍵階段,只是有個最大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蘇綽沉聲對賀拔岳說道。 書房里的火把忽明忽暗的,一如眾人的心情。 亂世之中開創一番基業,尤為不易。然而人力有時而窮,無論怎么勵精圖治,關中的困苦,似乎是一道攔在面前的大山,難以逾越。 賀拔岳顯然是一籌莫展,似乎對此已經有所預期,他深吸一口氣,壓住內心的怒火問道:“有什么問題?” 蘇綽不假辭色答道:“沒錢養兵。” 他的回答,就是經典的邏輯死胡同。 府兵改制本身就是為了省錢暴兵,但暴兵后竟然會無錢養兵。既然如此,那為何還要改制呢?按從前的編制補充兵員難道不行么? 聽到這話,賀拔岳大感意外。他認為的問題,應該是關中本地漢人豪強的部曲與鮮卑各部不相容,二者無法并肩作戰才對。 府兵改革的本質就是為了少花錢多辦事,沒想到蘇綽的回答居然是沒錢養兵! 越想省錢越是沒錢,賀拔岳搞不懂這個邏輯關系。 但是他很生氣!一刻都不能忍! 府兵改制浪費了那么多機會,要是勞而無功,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 “主公,可能是在下說得不夠清楚。現在府兵的問題在于人,又不在于人。終究還是一個字:窮。” 看到賀拔岳面露不快,蘇綽一臉無奈拱手說道,整個人看起來都很憔悴。 領導一張嘴,底下跑斷腿。只有真正辦事的人才知道好事多磨是什么意思。世上沒有那么多捷徑可以走,能走的路多半都被前人走過了。剩下的無一不是荊棘遍地。 一旁的韋孝寬不說話,顯然是知道蘇綽要說什么,懶得幫腔了。 “有話不妨直言。” 賀拔岳亦是無奈嘆息道。 蘇綽云里霧里,說得人頭暈目眩的,根本不明就里。 “府兵是軍籍,全家不用交稅,自備武裝,甚至是自帶干糧從軍。其實自拓跋氏開國以來,便有類似制度。我等如今用來,不過是拾人牙慧,不值一提。 雖然如今設立了二十四開府,負責從軍戶中招募訓練選拔府兵,府中軍戶皆為軍籍不必納稅,也無須朝廷供養。但少了這部分賦稅,朝廷能收上來的稅便遠遠不夠用了。 這是根本性的矛盾,人力無法調和。” 蘇綽攤開雙手說道。如今府兵改制最大的問題,就在這一塊。 沒錯,府兵確實不需要朝廷供養,但問題也很大:朝廷損失了很大一部分財稅來源。如果沒有外來的財富補充國庫,這種套路是玩不下去的! 北魏那時候的國情,跟現在關中的國情完全不同!北魏那時候北方不缺人,現在關中缺丁口缺得厲害,人的矛盾要遠遠大于地的矛盾。 現實的情況是,如今的關中,人口凋敝,戶口少得可憐,而且很多都被控制在本地豪右手中。 無論賀拔岳玩什么天花亂墜的制度,多少戶人家養一個士卒,這個是定死的客觀規律,靠著忽悠是忽悠不過去的! “主公,蘇先生說得對,而且還有個問題。府兵自備裝備,朝廷又不給他們發軍餉,對他們的控制力很弱。 戰陣之上,這些人很難不對戰利品上下其手。想要令行禁止如臂指使,恐怕不易。 不給豐厚賞賜,控制不住部曲。給了,朝廷會越打越窮,入不敷出。” 韋孝寬亦是憂心忡忡的說道。 雖然府兵改制還未最終完成,但有些問題卻已經暴露出來了。 府兵有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這些薄有家財的富農大爺不好伺候。不拿你的錢,就不聽你的話,這是很淺顯易懂的道理。 換句話說,府兵實質上的“軍餉”,都是來自于官府分給他們家的田地,平日里不納稅不交租,亦是不用服徭役所產生的額外利益。 府兵出戰是為了得到賞賜和軍功(也就是更多的土地),亦是為了鞏固與擴大這部分利益。 他們雖然被征召就必須出戰,但誰規定打仗就不能摸魚的? 府兵改制的好處當然有,士卒們的作戰積極性很強,都想著建功立業,并且折沖府召集兵馬很容易。 然而壞處卻也很明顯。 這些人自帶裝備(自己出錢向國家購買),甚至自帶狗糧出征,可不是為了什么保家衛國,也不是為了什么天下一統,更不是為了賀拔岳這幫人! 他們就是為了搶錢而去的。搶錢就是唯一的目的,府兵想上升到將領階層,可能性基本為零,這些人也不做指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