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昌文君的話語落下瞬間,整個大殿內(nèi)也是寂靜一片,只聽他繼續(xù)說道:“楚魏兩國此番來勢洶洶,欲抵擋秦國東出的步伐,魏國更是舉國皆兵,與王賁所率領(lǐng)的大軍戰(zhàn)的難解難分,如此情況下,繼續(xù)下去也不知道要多久。 不如調(diào)整策略,將矛頭指向項燕所率領(lǐng)的五十萬楚軍,若是能將這五十萬楚軍吃下,滅亡楚魏也不過彈指之間。 臣以為,不該將重心只放在魏國身上,以秦國如今的國力,足以同時滅亡楚魏兩國!” 話音落下,昌文君也是滿臉銳氣的看著王座上的嬴政,一副秦國可以輕易蹂躪楚魏兩國的神情。 昌文君這番話無疑極為長士氣。 嬴政此刻也是有些意動,目光微微閃爍,似乎在考慮昌文君的話語。 李斯蒙毅等人卻是神情微變,以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時與楚魏兩國交戰(zhàn)不是什么好事,哪怕秦國如今有這個國力,可兩線交戰(zhàn)變數(shù)太多,最穩(wěn)妥的方法還是一守一攻,同時強攻,這顯然風(fēng)險太高。 可看到嬴政意動的神情, 他們也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說。 主要還是秦國有這個實力與楚魏兩國同時開戰(zhàn),甚至覆滅兩國的國力, 過分的求穩(wěn)也確實沒必要。 李斯和蒙毅等人不由得看向了洛言, 想看看洛言有什么看法。。 嬴政此刻也是看向了洛言, 開口詢問道:“櫟陽侯以為如何?” 隨著嬴政開口詢問,大殿內(nèi)的目光瞬間集中在了洛言身上。 “昌文君所言有理, 既然在攻打魏國方面受挫,不如調(diào)轉(zhuǎn)方向,正好楚國大將項燕率領(lǐng)五十萬精銳齊出, 這對于秦國而言無疑是個好機會,若能全殲五十萬楚軍,楚國不攻自滅,不過臣有些擔(dān)心兵力不夠, 不知王翦將軍需要多少兵馬才能將五十萬楚軍留下來。” 洛言心思微動,便是上前一步,開口便是贊美了一聲昌文君的機智,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擔(dān)憂。 兵力?! 嬴政皺了皺眉頭, 看向了場內(nèi)的一位老將李信, 沉聲的詢問道:“李信將軍,你覺得留下楚國這五十萬兵馬需要多少兵力。” “末將只需二十萬。” 李信年過四十, 氣場老練, 聞言, 神情不變,拱手沉聲道。 “二十萬人?” 嬴政皺了皺眉頭, 有些驚訝的看著李信, 凝聲說道:“楚國可是來了五十萬,將軍二十萬人就能擊敗項燕的五十萬人?” “楚國與秦國不一樣, 那五十萬兵馬聽起來雖然駭人,可內(nèi)部并不同心,與當年各國合縱何其相似, 項燕雖有將才, 卻也很難將其指揮順暢,末將有信心, 只需二十萬人便可擊潰項燕的五十萬楚軍, 甚至滅了楚國!” 李信極為自信, 甚至是自負, 目光毫無動搖,直視嬴政懷疑的目光,沉聲的說道。 他也確實有這個能力,并不只是吹,二十萬秦國精銳,滅亡楚國不是沒有機會,最關(guān)鍵,他此刻也有點渴求戰(zhàn)功,韓趙已經(jīng)被滅,燕國納地效璽, 剩下的楚魏齊三國,他若是再不努力努力,那是連口湯都喝不到了。 秦人好戰(zhàn), 這是刻入骨子里的。 前段時日昌平君便與他聊過秦國與各國的戰(zhàn)事, 秦國一統(tǒng)六國已只是時間的問題,而現(xiàn)在最肥美的兩塊肉都被王家父子給盯上了,他此刻要是再不主動一點, 那真的啥也沒有了,哪怕冒點風(fēng)險也是值得。 何況,打仗哪有一帆風(fēng)順的,想要得到什么自然需要付出什么。 簡單點說,留給李信建立戰(zhàn)功的機會和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老將軍,你還真事急功心切……洛言聞言也是掃了一眼對方,心中暗忖。 李信領(lǐng)兵打仗的能力還是有的,甚至也算得上當世一流將領(lǐng),奈何性子差了點,原著里就是被昌平君慫恿,利用激將法,激他領(lǐng)兵攻打楚國, 最后被昌平君截斷了后路, 二十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七名都尉被殺,大敗而逃。 就連蒙恬也差點倒在了這一役上。 如今看來,昌平君也確實這么干了,算準了李信的性子,也掐準了時間點跑了出去,避嫌,而李信也無愧軍人的性子,被昌平君輕易拿捏了,入坑了。 按道理,李信就算滅不了楚國,也不至于敗的那么慘,他以往的戰(zhàn)績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奈何昌平君背后捅刀子,少了糧草輜重,被斷了后路,想打也打不了了,豈能不大敗。 蒙恬能迅速成長起來,這一戰(zhàn)也是功不可沒。 不過有一說一,玩政治的心確實要比領(lǐng)兵打仗的人更臟,有時候動動嘴皮子,就會導(dǎo)致無數(shù)人走上絕路。 嬴政看著李信蜜汁自信,心中也是遲疑了起來,主要還是因為李信以往的戰(zhàn)績很有說服力,不是只會說說的人。 “大王,臣以為此事當聽聽王翦將軍的看法。” 洛言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李信聞言,頓時皺了皺眉頭,盯著洛言,沉聲的說道:“櫟陽侯莫非覺得末將在夸大其詞?秦國能領(lǐng)兵打仗的可不單單只有王翦一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