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很多大宋百姓眼里,高俅與蔡京實為“一黨”,曰奸佞黨。 實際高俅這些年,與蔡京也頗多沆瀣一氣共同進退的行徑。 但是,朝政局勢瞬息萬變,涉及頂層權力紛爭,很多簡單的事都會變得很復雜。 一般人是看不明白的。 比如蔡京,幾十年來四度起伏。 趙佶包括趙佶之前的宋哲宗趙煦,對蔡京既倚重又忌憚,所以就暗中扶植高俅,這才有了躥升很快的高俅執掌京營兵權,作為蔡京的抗衡力量存在于朝野之中。 所以,高俅嚴格意義上說是皇帝趙佶的私人班底。 蔡京很清楚官家培養高俅的目的之所在,這些年雙方相安無事,維持著表面上的一團和氣。 只要不涉及到皇權威嚴、觸及趙佶底線,高俅一般都會支持蔡京的政治立場。 而反過來說,蔡京也會適度讓些利益給高俅。 然而今天高俅出事,這就相當于是打破了微妙的平衡。 蔡京果斷趁機出手,擺明了就是要將高俅置于死地,因為他明白自此朝中再無人能對他形成有效制約。 至于官家……蔡京心里冷笑,當他的權力膨脹到某種高度,騎在他頭上的那把椅子是如此觸手可及,他未必有造反之心,卻真的也漸漸不把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人放在眼里了。 蔡京的人高呼不起,形似逼宮。 高俅伏地哀嚎,趙佶一時間心煩意亂。 將高俅罷官免職,今后何人去制衡蔡京? 可今日局面,若不嚴懲高俅,蔡京這干人一定不會罷手。 想起隨后將面對朝中文官鋪天蓋地的彈劾聲浪,趙佶頭都大了。 “退朝!改日再議!” 趙佶躑躅良久,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最終只能耍賴,直接宣布退朝了。 蔡京也不以為意。 老奸巨猾如他,深知要拿下高俅這種大臣也不是一兩次參奏能辦到的,這只是第一波。 隨后朝中半數以上的官員都紛紛上了奏表,彈劾高俅,群情鼎沸。 這其中,大多數都奏請罷免高俅,以淮南節度使梁師成為太尉,兼管京營殿帥兵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