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東京的詔命還沒有抵達青州,但王霖既然知道此事已經不可逆,便開始提前做準備。 山東東境沿海的出海口甚多。 登州、來州、濰州、威海衛均有天然良港,而有宋以來,登州海上貿易也早就發展到一個巔峰階段,過去女真渡海貢馬就是走的登來海路。 從登州出發至金人遼東,直線距離只有兩百多里。 若無風浪,航線準確,數日便可抵達。 王霖緊緊盯著海圖沉吟不語。 他其實早就發現了這樣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從登來跨海突襲金國,再從遼東半島北上,可直搗上京。 若是金人從河北河東兩路進攻大宋,那么,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遣一支奇兵跨海奔襲金國,從而大大緩解金人入侵中原的壓力呢? 戰略上是絕對可行的。 但毫無疑問,要想實現這般戰略,除了要具備很強大的海運能力,還得冒著一定程度的風險,畢竟跨海作戰未知的風險還是蠻多的。 但基本條件是具備的。 當年唐朝皇帝都可以跨海征東,何況是現在海運更發展、更成熟的大宋朝了。 只是現在的海運能力有限,能夠在神不知鬼不覺間運輸對到海對面的兵力實在有限,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金人合圍的汪洋大海之中。 但這個念頭一旦滋生,就像是春天的野草一樣滋生,就很難遏制。 接連兩天,王霖都在思考跨海征金的可能性。 現在登來一線的造船能力以及海運能力雖比東南沿海一線要弱一些,但若是不惜投入加大大型運兵船的建造,未來實現大規模跨海運兵作戰也不是不可能。 組建海軍? 這是王霖第一次很認真的考慮這個問題。 至于聯金滅遼,王霖覺得既然皇帝趙佶陰差陽錯安排自己跨海去金談判,這正是天賜良機。 他一來可以順路去試探一下金國的虛實,二來可以想辦法毀掉宋金的聯盟。 至少讓它改頭換面。 這所謂的海上之盟,約定的很明確:金國負責攻擊遼國的中京大定府,大宋負責攻擊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如果戰爭勝利,燕云十六州歸還給大宋,大宋把每年進貢給遼國的歲幣進貢給金國。 也就是歲幣10萬兩銀,20萬匹絹。 所以說,這本身就是宋朝低姿態求來的盟約,趙佶從一開始就很自覺的以兒皇帝自居了。 然而最終的結果如何呢? 宋朝沒有拿下燕云之地,反而還是金人后來順手給滅了。 而滅了遼國的金人瞬時清醒認識到宋朝的虛弱,便露出了猙獰的獠牙,二十萬大軍兩路南侵。 金人從來都是利用宋國,而不是真心與宋結盟。 王霖想起他在東京時張叔夜給自己講過的一個笑話。 按照既往,遼人使團進入北宋,宋人會故意繞行一大圈,從河北走上月余時間才抵達東京。而這兩年與金人往來中,金人使團從登來登陸后,為了討好金人,宋朝這邊各級官府一路綠燈,選擇最短的捷徑趕往京師,不到十日就可達東京。 … 這就讓懷有野心的金人摸清了北宋的地理情況。 這也正是后來金人為何在侵入河北后,為何第一時間搶占山東東境,牢牢控制住了出海口。 所以北宋的滅亡,從本質上說,不是宋徽宗一個人的錯,也不單純是蔡京六賊禍國殃民的錯,而在于從上到下集團化的腐朽。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王霖心里很清楚,有沒有宋金聯盟,有沒有海上之盟,金人遲早也能滅了遼國,只不過可能或延緩兩年,最多三年。 金遼疆域相連,金人鐵騎橫掃無敵,只要金人以餐食戰略徐徐推進,內部同樣腐朽的契丹集團是扛不住的。 而只要金人滅遼,金人與宋中間再無屏障,全面入侵難以避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