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首破陣子送張太尉轉任河北,瞬時風靡東京。 此時正是各地舉子進京趕考之時,王霖在杏花樓上與張叔夜偶遇并贈送別的事,很快就傳為佳話,為人津津樂道。 殺人不眨眼的伏虎神將,驟然化身詩詞大豪,無疑就助推了王霖聲望的傳播。 一直以來,王霖都以武將、武力冠絕天下稱雄朝野,實話講,他立功再多、統兵能力再強、哪怕再一次力挽狂瀾拯救大宋于將傾,在很多文臣和讀書人眼里,都不是個事。 可這首詞爆出,直接羞煞了天下舉子。 很快,就有人在坊間傳播所謂“詞中龍鳳,并稱王李”的名頭,詞中之龍王思衡,詞中之鳳李清照,李清照別號易安居士,有好事者也偷偷給王霖起了個“良臣山人”的雅號。 但王霖穿越至今,抄詩寥寥,廣為人知的也不過當日贈李師師的摸魚兒,以及最近這首破陣子贈張叔夜。 不知道有多少讀書人背后嗟嘆,以王思衡之大才,若是科舉晉身,那該是何等美事,本來是宰輔之才,卻淪為粗魯的統兵之將,實在是可惜。 甚至因為這首破陣子,不少言官在當日就心有感觸,立時上了挽留張叔夜在京的奏折,但皇帝早有定論,豈能因此而更改。 根據慣例,張叔夜要先去河北與種師中完成交界,種師中才能卸任轉到京畿來。 圣旨明發中外,張叔夜改任檢校太尉、河北制置使及河北路兵馬大總管。 王霖送別張叔夜,臨別之際,張叔夜別無所求,只托王霖照拂他的兩個兒子張伯奮和張仲熊,王霖心中慨然,知道張叔夜此番是懷了必死報國之志。 張家兒子在伏虎軍中擔任指揮使,考慮到張家此番因張叔夜調離京師而孤立無助,王霖思之再三,還是讓燕青飛鴿傳書,讓張氏二子返回京師,隨后他奉詔在應天府開府操演新軍時,他們在改任新軍指揮使。 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卷。 至于在應天府籌建新軍的名字,王霖斟酌良久,才與官家趙佶私下里達成共識,新增番號為“神武”,暫定編制5萬。 重新招募成軍費時費力,而且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戰斗力,王霖建議從淮南、河南、淮西抽調部分禁軍精銳成軍,原先拱衛皇陵的龍惠軍撤銷,余卒整體編入神武軍。 雖然官家還沒有正式公開這事,但消息卻也瞞不住,趙桓得知就再也坐不住了。 于南京設神武軍,調離張叔夜,明擺著就是沖太子黨來的。 傻子都能看明白,況且趙桓還不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