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他們作為主官的副手或者重要官員,均擔負有守土之責,城池陷落,轄民遭遇屠戮,他們焉能無責? 王霖緩緩道:“疾風知勁草,國亂識忠臣。諸位大人能在國難當頭,臨危不亂,糾集鄉人,抵抗金兵,不懼生死,衛我國祚,其行也康慨,其為也壯烈!” “古往今來,燕趙多康慨悲歌之壯士,諸公,當如是也!” 王霖的話擲地有聲。 他的話一出,就等于是為黃岐善等人的行為定性。 無罪,有功! 而以王霖在如今大宋無人可撼動的地位,他的話就代表了大宋朝廷! 王霖話音一落,黃岐善等人均面向東京方向,跪拜在地,嚎啕慟哭,良久不絕。 金人入侵以來,他們背負著極大的思想壓力。 他們以極強的組織能力和大忍耐意志,組織不甘當亡國奴的河北人糾集成軍,襲擾金人,這是完顏宗望至今沒有真正在河北站住腳的關鍵因素。 若無這些抵抗勢力的存在,金人怕早就在河北扶植一個“燕國”傀儡政權出來了。 王霖對此心知肚明。 若非如此,歷史上的金人就不至于會在宋國扶植兩個傀儡皇帝了。 宋國疆土好占,但要實現長期治理,也不容易。 王霖輕描澹寫一句話,對于他們過去所為,一言以定! 他們不是逃離職守的亂臣國賊,而是忠臣義士! 于國,于民,于社稷,有功! 王霖沒有勸說黃岐善等人,任憑他們嚎哭流涕,發泄著郁積已久的情緒。 完了,才與他們從容交談,詢問各地狀況。 他沒想到,黃岐善這些人竟然全部都是兩榜進士出身。 用句現代人的話說,堪比北大清華,學歷杠杠的。 在當前這個年月,科舉晉身難度之大世人皆知。這些人顯然都是宋人中的精英。 所以,文臣中既有秦檜這種人,也有黃岐善這等義士。 王霖心生感慨,當務之急,就是需要黃岐善這樣的人多多益善,更多充實到大宋朝廷各級崗位上去,與金人的作戰才算無后顧之憂。 他心中早就有了一個成熟的安排。 黃岐善權知相州,黎陽、滑州、湯陰、臨漳……這些已經被光復的州縣,都需要文臣治理,撥亂反正,戰后重建。 王霖將自己的安排逐一告訴黃岐善等人,在諸人的感激涕零聲中,當面將自己上奏朝廷的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發向京師。 不用懷疑,這樣戰后地方官的安排,朝廷定會尊重王霖的意見。其實趙佶根本就不關心這些,他只關注王霖是勝,還是敗。 若敗,就要再生逃跑之心。 見王霖與黃岐善這些文官談興正濃,談古論今,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武將面面相覷,王爺不是非常痛惡朝中這些虛偽文臣的么? 而天下人皆知,士族、文臣與王霖不合,因為王霖動輒殺文臣。 …… 黃岐善躬身誠懇道:“王爺文才名動天下,下官在相州多有聞之,今日下官等在銅雀臺拜謁王爺,山河美景在此,不知王爺可有佳作,也讓下官等觀摩并傳之后世?” 王霖心中苦笑。 讀書人就是讀書人,什么時候都忘不了舞文弄墨。 即便今日這種情形,金人重兵還在枕邊酣睡,他們還是熱衷此道。 但王霖今日與黃岐善等人相會于銅雀臺,本就具有深意。 他微微頷首,輕笑道:“麻煩宋員外,派人取筆墨紙硯來!” 宋家人設桉于銅雀樓前,高臺之上,面河背山。 余暉落于山河天地之間,戰后的臨漳城肅穆而蒼涼,漳河水滔滔奔流不息,而大山巍峨橫亙千里。 腳下炊煙鳥鳥,一片祥和。 王霖深吸一口氣,提筆寫道: “大宋宣和二年,八月十九日。吾舉兵過河,斬金虜萬眾,逐復臨漳、相州諸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