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唐恪府。 張浚、馬擴和黃岐善緩緩走進唐家的正廳,各自與唐恪等人見禮,這才歸座。 朝中三品以上京官,三省六部主官,今日來了大半。 可見唐恪如今權(quán)勢,已經(jīng)基本上取李綱吳敏而代之。 宗澤被皇帝調(diào)取帶兵防御西夏人,被排擠出京。 朝中李綱和吳敏、郭志舜等數(shù)十人辭官,目前執(zhí)掌大宋朝綱的也就是來唐家的這些人了。 于唐恪耿南仲而言,數(shù)年忍辱蟄伏,終有此揚眉吐氣之日,自有幾分傲然。 唐恪環(huán)視眾人,朗聲道:「諸位同僚,今日之朝局已經(jīng)大定。京營禁軍于種家掌控之中,東軍日后也會漸被清理,若再待西軍十萬回防京師,朝綱便會更加穩(wěn)固。」 耿南仲也笑道:「大局初定,不過,我等還需謹慎從事,萬不可被賊人反噬!」 一干朝臣立時對唐恪和耿南仲開口吹捧,極盡美譽之詞。 馬擴在旁看得暗暗冷笑。 他本以為唐恪和耿南仲這些人與王霖之間的分歧不過在于政見不同,但在家國大局上,應(yīng)該是殊途同歸的。 可如今見唐耿等人所行種種,毫無大局觀念,為一己之私不惜枉顧社稷江山,還口口聲聲為了大宋生死存亡,實在是令人惡心。 如今西夏大軍入侵西北,這些人為了掌權(quán),絲毫不顧危局,直接調(diào)西軍十萬回防京師。 如此肆意妄為,若是西夏與金人同步入侵,左右夾攻之下,大宋還能不亡? 張浚深沉的目光從唐恪身上掠過,他心頭的失望險些溢于言表。 他冷眼旁觀,看得清楚。 這唐耿二人最終的目的,應(yīng)該還是要裹夾西軍主力難逃?xùn)|南,偏安一隅,準備放棄東京和河北河南之地。 單憑這一點,唐耿二人就該殺。 黃岐善可是堅定不移的主戰(zhàn)派,聽聞唐耿二人話語中有遷都東南的意味,忍不住質(zhì)問道:「請問唐相,耿相,若朝廷攜大軍南遷,河北、河南、山東、河?xùn)|的千萬百姓,將情何以堪?」 唐恪掃黃岐善一眼,笑道:「伴山公,稍安勿躁,朝廷南遷,并非放棄河北河南。 我意,今后戰(zhàn)局,當(dāng)以東軍在河北河南與金人周旋為主,建立第一道防線,西軍護駕南遷,以長江天險構(gòu)建第二道防線,此乃與金相抗的長遠之策也!」 唐恪略有些得意,這是他的政治主張,如今可化為現(xiàn)實。 張浚忍不住心中暗罵,還能更不要臉不? 讓東軍孤軍在河北河南消耗,西軍則保護你們這群貪生怕死之輩逃亡江南……如今大宋朝堂被一群這般無恥的貨色占據(jù),亡國滅族就在眼下了。 黃岐善如何還能忍得住,他勃然色變,冷笑著拍案而起:「不戰(zhàn)而逃,祖宗社稷將毀于爾等之手,本官羞于爾等為伍!」 黃岐善憤憤單手掀起前襟,用牙用力咬開半截衣角,憤憤擲落在地,以示割袍斷義之舉。 黃岐善忿然離去。 眾臣面面相覷。 卻又見張浚和馬擴也默然起身,一言不發(fā),轉(zhuǎn)身離去。 唐恪和耿南仲對視一眼,卻是面色冷漠,無動于衷。 在唐恪看來,縱然張浚這三人反對南遷,也已經(jīng)無損大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