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39章 國號之爭-《我姓王,我的鄰居武大郎》


    第(2/3)頁

    分別以不同官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政事堂。閣相又分首相、次相和參知政事的副相。

    三省六部,一如宋制。

    李綱為首相,也叫首席總理政務大臣。

    宗澤、吳敏為次相。

    郭志舜、黃岐善為副相。

    至于樞密院,延續宋制。

    兵權由幾個機構分管,各部門權力分散,權力集中于皇帝。

    負責管理軍事有關事務的有四個部門。

    樞密院負責軍令、調動和高級軍官的任免;

    「三衙」統率禁軍;

    兵部負責后勤事務和管理地方的廂軍;

    吏部負責武官銓選。

    考慮到張浚、馬擴、岳飛資歷淺薄,入相會引起軒然大波,王霖便暫決定由三人入樞密院。

    當然,岳飛只是掛名。

    真正執掌樞密院日常事的還是張浚和馬擴。

    在今日討論的國號事上,李綱吳敏郭志舜堅持以「齊」為國號。

    其意在于取新君發跡之地在齊,也寓意新皇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再造中華。

    其余人,如黃岐善張浚馬擴這些人,則堅持以「漢」為國號,其意在于,新皇素有光復漢唐榮耀的宏圖壯志。

    關于國號,實則歷朝歷代定國號自有遵循。

    一是根據開國之君發跡的地方來定國號。

    如秦的祖先為嬴姓,因養馬有功被周封于秦地,遂以秦為國號;后升為諸侯,仍以秦為國號;秦王嬴政滅六國稱始皇帝,繼續沿用秦為國號。宋朝的開國之君趙匡胤曾在宋州任節度使,因此建國后便稱為「宋」。

    二是根據開國之君所封爵名定國號。

    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故稱王后便以「漢」為國號。曹操曾受封為魏王,曹丕承襲爵位后建國以「魏」為國號。

    不一而同。

    王霖趕來德清宮時,兩幫人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王霖一時也有些頭大。

    在他看來,叫什么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國運昌隆,國富民強。

    沉吟良久,他緩緩道:「諸位相公,在孤看來,無論定國號為何,我朝都為中華上邦,華夏苗裔。

    思之再三,既然很難確定,不如就遵照古例,以孤之封號為國號,燕,如何?」

    眾人沉默下去,反復掂對良久,見始終沒有更理想的結果,就均同意改國號為燕。

    王霖此言定乾坤,李綱和吳敏也猜出了他將要遷都燕京的意圖。

    隨后就是年號。

    又是一番激烈的爭論和討論,最終還是王霖一言定之,改元復興,取復興中華之意。

    完了,李綱等人又拿出了一個本朝三品以上官員的大名單,無非就是三省六部,九卿,三院主官……等等。

    王霖覺得如果要這樣一個個討論下來,兩天兩夜也搞不定。

    想了想,他就準備繼續當甩手大掌柜,作為皇帝,他只要牢牢掌控住兵權,并對內閣相權形成有效的制衡即可,沒有必要事必躬親,連正常官員的任免都要插手。

    那樣真的會累死。

    他堅決不會當那種無所不能、無所不管的皇帝。

    這是億萬漢民的國,又不是他王霖一個人的國。

    王霖淡道:「各部、各衙門的朝官遴選,我就不參與了,一切均以內閣政事堂議定結果施行。

    不過,張卿,你與馬卿速擬一個軍中諸將官職爵位冊封的名單出來,孤審定后明發中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