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今韓家這一代的頂梁柱。 王霖嘆息一聲:“諸位,朕與諸位打個商量,可否讓韓庭臨時入職,待北伐后再予免之?” 黃岐善單臂晃蕩,凜然道:“陛下,當朝國舅,若再擁立軍功顯赫,即便是陛下,將來也定難以挾制。況,危難時用之,功成時罷之,實非明君所為,臣以為不妥。” 王霖苦笑:“黃相,人才難得哦。” “陛下,天下之才如過江之鯽,無不都是陛下之臣。 臣以為,多一個韓家子不多,少一個韓家子不少。 陛下用韓家子,縱然得一時之臂助,但若從長遠計,為家國社稷計,后患甚于臂助。” 王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他明白,無論他怎么說,李綱這些人都不會松口的。 最深層的,他們是擔心王霖未來會培養(yǎng)韓庭入政事堂的。 外戚豈能為閣相? 王霖思量了半天,決定就換種方式:“諸位相公,既然韓庭不可入軍機,不可任重器,可否加爵位勛職,以閑散侯爵之身在朕身邊聽用?” 王霖這是要給韓嫣一個面子了。 他此番開國,分封“自己人”,麾下封了一大推公侯伯爵什么的,若是單單將韓家人挑出來,他怎么去面對自己的發(fā)妻? 然而沒想到,李綱的反應(yīng)更激烈起來:“陛下開國,分封諸將,為歷朝歷代慣例。 花榮等軍中諸將隨陛下南征北戰(zhàn),為朝廷立下不朽軍功,所以,即便陛下分封了一批公侯爵位,臣等都以為善,天下人也能信服。 但韓家子有何大功于社稷? 豈能因他為后族外戚,驟而封侯?” 王霖被反駁得無言以對。 韓庭的確沒有軍功。 他以翰林詞臣之身去了大元帥府,本身就是王霖的安排,時間也不太長。 與花榮等封公侯相比,韓庭封侯確實沒什么說服力的。 王霖靜靜坐在那,環(huán)視站在自己身前的幾名閣臣。 他長嘆一聲,終于明白,做皇帝和做權(quán)臣是截然不同的。 他當燕王時,可以肆意安排自己的人手,但當了皇帝之后,就不得不要面臨諸多顧忌,考慮方方面面的政治因素……皇帝這個寶座,坐起來其實頗無趣的。 當然,他此番可以利用強權(quán)強行壓制,將韓庭扶植起來。 但結(jié)果……卻定將會是政事堂閣臣團隊與他這個皇帝離心離德。 因為從公的角度而言,李綱他們是沒有錯的,也無半點私心,純屬為皇權(quán)穩(wěn)固考慮。 而眼前這幾個人,也當真是很不容易的。 李綱白發(fā)蒼首,病體纏身,體力精力透支消耗了本就不多的生命力,吳敏也差不多。 郭志舜雖圓滑些,但在勤政方面也絕不差。說起來,也是個為了工作舍生忘死的勞模。 至于黃岐善,為國不懼生死,忠肝義膽,兩袖清風(fēng),錚錚氣節(jié),屬于文天祥之類的人物。 新生的大燕皇朝能有這些人才效命,實在是他的福氣。 王霖豈能與他們背道而馳? 王霖本來想說,外戚中也有好的,比如漢武帝時期的衛(wèi)青,比如唐太宗時期的長孫無忌,不都是一代名臣良將? 可……歷史上,終歸還是外戚禍國的例子多。 王霖心累。他緩緩起身,向李綱等人躬身一禮。 他是真心敬重這幾位沒有半點私心的國之良臣,若無他們,朝綱必定不穩(wěn)。 李綱等人嚇一跳,趕緊避讓不迭。 見新君身形落寞興致不高,郁悶而去的身影,李綱幾個人面面相覷,心頭都起了幾分感動。 其實他們心知肚明,皇帝這是自覺難堪,無法面對后宮皇后,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能聽得進勸諫,生生壓住了自己的私心,目的自然是維護閣臣團隊的權(quán)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