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前宋嘉德帝姬伐登聞鼓的事,終歸還是引起莫大風波。 翌日朝會之上,不出王霖的意料之外,幾乎是群情鼎沸。 彈劾花榮縱族人行兇,將朝廷軍職私相授受的朝中文臣鋪天蓋地。 當然,這些文臣在彈劾花榮的同時,弦外之音也是昭彰,要求皇帝善待前宋宗室,可效彷趙匡胤立碑盟誓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形勢驟然發展至此,本來中樞意欲在今日朝會上要罷韓庭的軍機處大臣之職,李綱等人都覺得無法開口了。 作為人臣,他們實在是不能這個節骨眼上再去落井下石。 畢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此事怕并不簡單。 曾夤作為前宋駙馬,居然被人在軍營毆打致死,若非有心人操控,一個小小的任軍中都虞侯的花通,能有這么大的本事? 還至于將曾夤的尸體懸掛于大宋宗廟之中? 這些人意欲為何,連李綱都能一眼看穿了。 以曾夤之死,來威逼皇帝公開作出對前宋皇族的不殺承諾?一如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對后周宗室的做法。 趙匡胤在宗廟中立的那塊石碑,至今還在宗廟中。 這塊石碑上的第一條為:“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但李綱并沒有忘記,這塊石碑還有第二條。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說到底,這便是大宋王朝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根源。 由此可見,今日之群情洶涌,怕不是為了給曾夤討一個說法,而還是基于士大夫階層的整體利益。 逼新生的大燕皇朝延續之前優握養士的國策。 李綱吳敏都看穿的事,王霖焉能不知? 李綱抬頭望去,見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王霖面色沉凝,看不出喜怒來。 他們并不知,王霖此刻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他有些失望之處在于,開國之初,神武軍居然墮落腐化得這么快。 想想也不難理解,這支兵馬與伏虎軍截然不同,他們的前身組成非常復雜。 既有原先京營禁軍,也有南京禁軍,還有新招募的人員,與王霖一手創建的東軍在本質上還是有不同的。 花榮治軍再嚴,也難以避免軍中出現幾個害群之馬。 當下最迫在眉睫的就是整肅這支禁軍,不然他率軍御駕親征,京師交在這樣腐化的兵馬手上,無疑就是后患。 凝望著殿上群臣激憤,言之鑿鑿,王霖忍不住笑了。 他終于明白,這就是大宋數百年養士導致的后果。 文臣肆虐朝堂,像李綱這些顧全大局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這種狀況的形成有著深刻的根源,也有著幾百年的積淀,也不是他一個新皇改朝換代就能改變的。 他本來想徐徐圖之,為了皇權的穩定。 但現在看來,他沒有多少精力和時間消耗在這種無謂的內卷上。 當然,并不是說朝中這些文臣就是奸佞之徒。 他們只是試圖引導皇帝和大燕皇權走向他們想要看到的方向,維護整個龐大的士大夫階層的利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