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亮作為張魁門生,張魁又當眾拜大宗師王霖為師,所以孫亮算是皇帝之徒孫。 河北,孫亮曾多次追隨張魁三位大儒與王霖講經,曾親眼目睹見證了《燕王四書經集注》的問世誕生。 正因此,孫亮對皇帝儒學經義學問之敬重,遠甚于對皇權的敬畏。 見孫亮正欲要大禮參拜,王霖向他投過一瞥,示意他靜觀其變。 孫亮便老老實實垂首站在了一旁。 心中卻是為這幾位突然蹦出來叫囂的士子默哀三分鐘。 不說旁的,詆毀當朝國策,這就是死罪了。 被皇帝抓個現行,至少會斷絕了他們的科舉之路。 要知道,大燕皇朝這位新君,可不光是皇帝,還是著作等身、形同天下儒生尊師的儒教大宗師。 《燕王四書經集注》、《燕王讀書法》問世后,天下哪個讀書人敢否認承大宗師教誨之恩? 王霖走到人群中環視眾人笑道:“諸位請了,伴山公病體纏身,需要靜養,爾等在此喧嘩鼓噪,豈是正理?” 諸葛琴掃王霖一眼,見他衣冠楚楚,又姿容華美,氣度不俗,也不敢怠慢,拱手還禮道:“這位仁兄請了,我等并非在此鼓噪喧鬧,而是為伴山公如此清貧境遇抱聲不平罷了?!? 鄭學也拱手道:“伴山公名動天下,又有協助大宗師完成四書經集注之教化大德,大功,朝廷實不該對伴山公不聞不問,以至于讓伴山公居陋巷,食不果腹,缺醫少藥。” “雖此事看似只是伴山公個人之事,但聽聞朝廷上如今武夫當國,君上又不肯如前宋太祖皇帝一般盟誓,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吾輩實在是觸景生情,為日后士大夫之窮途末路而倍感凄惶!” 王霖輕輕一笑,他深邃的目光從鄭學諸葛琴這些士子身上掃過。 這些人未必受了誰的蠱惑,但讀書人骨子里的一些東西促使他們有意無意將張魁的家境往國策上引,本質上與朝廷上那些鼓噪的文臣一樣,都是為了爭取階層利益。 他們來京參加科考,可都是一群舉人。 在地方,也是顯而易見的特權階層,已經邁進了士紳階層的門檻了。 王霖突然譏諷道:“兩位仁兄,你們憑什么斷定伴山公境遇清苦?” 鄭學不滿道:“堂堂當世大儒,居陋巷,食不果腹,還不算清苦?伴山公為士大夫中的名望清流領袖,境遇如此清苦,豈不是士林之恥?國朝之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