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月兒柳眉一簇:“怕是來臣服大燕、朝拜皇上的,走吧,兄長,回城再尋個住處,你日后也算是皇帝的心腹近臣了,好好干,也能給咱們楊家光耀門楣了。” 楊沂中沖行宮方向拱了拱手:“當為陛下效死!” 楊月兒心情很好,咯咯嬌笑著,扯著楊沂中就回了城去。 楊氏兄妹并不知,他們回城后不久,真定城中又來了多隊人馬。 分別是西夏使團,大理使團,素來臣服于北宋的吐蕃使團,西域的兩大王國使團,即高昌回鶻王國和喀喇汗王朝。 這個時期的吐蕃已經非過去大唐時的吐蕃王朝了。 諸侯割據,群雄逐鹿,內卷激烈。 別說曾經的大遼、北宋它惹不起,連西夏、大理都不一定愿意正眼看他。 其中吐蕃最大的一個部落唃廝啰部一直臣服北宋,接受北宋的官職冊封,相當于北宋王朝在吐蕃高原上的利益代言人。 至于西域,各地與宋朝朝貢關系密切。 高昌回鶻派遣使者到宋朝,據《宋史·高昌傳》記載:“以方物來貢。” 回鶻王隨后又派僧人法淵獻佛牙、琉璃器、湖泊盞等。 宋太宗派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勛出使高昌。王延德抵達高昌后,回鶻王專門設宴鼓樂相迎。 作為當時高昌回鶻一部分的龜茲回鶻,也經常單獨向宋朝進貢。天圣年間到景右四年,龜茲向宋朝進貢五次,宋朝回賜佛經。 回鶻使者羅廝溫等到宋朝進貢:“臣萬里來朝,獲見天日,愿圣人萬歲,與遠蕃做主。” 宋朝冊封喀喇汗國王為“歸忠保順砳鱗黑韓王”。自此以后,喀喇汗王朝“數以方物來獻”。 除此之外,還有于闐,龜茲,疏勒等附屬于西域兩大王國體系的十余小國也遣使來河北,同時也有高麗、渤海、交趾等海外藩國陸續抵達。 …… 軍機堂。 王霖與張浚、馬擴、韓庭、岳飛、顧慶川及劉琦六位軍機大臣會商,諸國來朝之事。 聽完張浚的奏報,王霖沉吟不語。 逐一分析的話,西域各國來朝,按照路程來算,應該是自王霖改朝換代時就已經派出使團來,目的是為了延續與中原王朝的聯系。 西夏且不消說,吐蕃也類似。 重新來與大燕簽署臣屬協議,接受皇帝冊封,以左證他們自身政權的合法性。 海外藩屬,高麗、渤海、交趾,高麗與王霖一直存續往來,而交趾無非是看到了大燕的強盛崛起征兆,也有主動示好之意。 唯一值得斟酌、警惕和推敲的是漠北的蒙古人,西南的大理人。 相比之下,大理偏安一隅暫且不必理會,可蒙古人不容小覷。 雖然成吉思汗鐵木真還不知在哪,不說鐵木真,就是鐵木真他爹都還沒出世。 但蒙古鐵騎的威名赫赫,尤其后世鐵木真橫掃歐亞大陸的壯舉,讓王霖半點都不敢小視目前看起來并不算太強大的蒙古人。 本來王霖原計劃滅金之后,再行謀劃蒙古各部,如今隨著蒙古使團的到來,計劃不得不提前予以調整了。 蒙古此前臣服于遼,后又對金陽奉陰違。 而很顯然,蒙古各部選擇此時來燕,與王霖定鼎雁北九州大有關系。 王霖環視眾臣,澹澹道:“德遠,汝等待朕見見各國使團,至于朕,容后再議。” 言下之意很明確,先讓張浚等人摸清這些異族人的來意,王霖再決定見不見他們。 王霖還沒有自大到單憑區區雁北一戰,就能號令天下番邦來朝共上天可汗的地步,此刻他的頭腦比任何人都清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