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帝在高臺之上,神采奕奕,威勢凜然。 臺下黑壓壓一大群青衿士子跪伏在地,山呼萬歲的聲浪震動整個書院所在的燕京城南。 王霖面上笑容越加濃烈。 基本上,他今天來燕京書院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此舉,可謂是一舉三得。 其一,沖抵所謂檄文給士林社會帶來的負面沖擊和無形影響。 其二,進一步提高讀書人的地位,以抑制和制衡越加起勢的武勛集團,避免一支獨大,更避免出現武壓文的局面。 其三,趁機推進教育體制和社會階層改革,為日后他大刀闊斧的改革埋下一個誰也意識不到的重要伏筆。 眾所周知,世家大族之所以成為世家大族,數百年傳承不衰,主要在于世家掌控了文化的傳播權。 讀書人少,大多數都集中在士族這個大階層中。 貧民百姓想要讀書晉身,幾無可能。 不但讀書的成本昂貴,底層百姓負擔不起,且讀書的渠道都掌控在世家手里。 若是王霖公開宣稱說,要在大燕消滅文盲,普及文化和讀書的比例,破壞士族掌控著的文化傳承體系,一定會引起軒然大波和強烈反對。 但王霖此番打著為落第讀書人謀福利和創造出路的名義,非但不會引起士族的反對,反而會得到拍手稱快。 等下一步大燕各地的書院和各類專門學校陸續建立起來,教育體系一旦形成,就不是任何人能阻擋住的。 文化的傳播和文明的進步,那就是時代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大量的貧民子弟進入公辦學校讀書,不求科舉晉身為官,但至少能識文斷字……這就是王霖的目的,提高全民素質。 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萬代的事。 但王霖推動得非常隱晦。 王霖初步的計劃是,在大燕各地建立起類似于現代社會小學規模和層次的官辦機構來,以全民文化普及為使命,這樣的小學校王霖準備先建一百座予以試點,緩步推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