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一旦褒斜道開通,受益的無疑就是他們的家族和鄉(xiāng)里。 褒斜道一通,首先漕糧就不需要通過雒陽來中轉(zhuǎn)了,馬上就能讓雒陽地區(qū)的徭役負擔下降一半! 而蜀郡的商品能進入關中,蜀郡的經(jīng)濟自然就會繁榮起來。 而漕運渠道能灌溉沿途的土地,關中南部的官員,自然是樂見其成。 于是,來自這三個地方的官員馬上就轉(zhuǎn)變了態(tài)度,出列拜道:“臣等以為,若果真如此。此等商賈確實于國有所裨益!” 而更多的官員,在聽到了十萬萬錢的數(shù)字后,心思也立刻就活泛了起來。 這年頭,有奶就是娘。 一筆巨額的財政外收入,任何人都是無法拒絕的。 尤其是,當這個數(shù)字大到了一定程度時。 大家都不是傻子,十萬萬錢,相對于過去計算的褒斜道工程的花銷來說,就算再乘以十,都能有剩余。 那么。剩下的錢,用來做什么? 于是,晁錯動了動身子,躬身問道:“臣有一事不明。請殿下教臣,褒斜道工程,臣曾經(jīng)奉先帝之命與故丞相北平侯張公一同勘察過,臣與張公,經(jīng)過計算后,得知。褒斜道工程,至多只需支出三千萬錢,殿下,十萬萬錢如此之多,怕是能富余不少吧?” 很顯然,晁錯就是那個打起了那剩余款項的主意的人。 作為曾經(jīng)的家令,過去的內(nèi)史,整個朝廷,再沒有比晁錯更清楚錢的意義了。 有了錢,很多過去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就能付諸行動了。 有了錢,那就能給手下人大量的好處,更可以用著財政的權柄,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劉徹當然知道,肯定有人會打這筆錢的主意。 就是后世天朝挪用轉(zhuǎn)向資金什么根本就不是什么新聞。 在此時,就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特別是,此時漢室的財稅政策還是依著傳統(tǒng)的‘量出為入’政策,大批的衙門的生活其實都過的很窘迫。 不然,晁錯過去的內(nèi)史衙門就不必跟高廟擠在一起了,早就找了個風水寶地,另起爐灶了。 因此,劉徹用屁股都能猜到,這么大一筆錢,肯定會有很多人打主意。 但他怎么能允許別人到他的碗里來搶食吃? 也別管這筆錢,在用于褒斜道工程外,還能剩余多少。 總而言之,這筆錢必須留在他手里,誰都別想搶走一個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