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易名-《回到明朝當海盜》
第(1/3)頁
毛海峰書信讀罷,同樣掃視眾人,暗中緊盯著楊長帆。∏∈頂∏∈點∏∈小∏∈說,..
信中,胡宗憲暗示他已說服世宗,答應了汪直的兩個條件——封王、開海,如今只等汪直上岸,接受皇上的詔書。
通信兩年,外加羅龍文數次來訪,汪直早已暗暗心動。他到底是個商人,回鄉封王,光宗耀祖已是他能想到的最佳歸宿,至于遠在浙江的妻兒老小,更是他僅有的掛念。
可汪直畢竟是縱橫東海多年的人物,如此性命攸關的大事豈能冒險?
他雖心下已有定奪,卻總要聽聽大家的意見,尤其是汪東城的意見。
聽過信件內容后,眾人沉默。
在場十余人,毛海峰離老船主最近,趙光頭、汪東城次之,其后為追隨汪直多年的老部下、收服的小頭目等等,各個表情復雜。
楊長帆看著這場景,心中竟然想起了當年看的一出電視劇,水泊梁山,宋江聊詔安的時候,大概也就是這樣了吧。
見眾人不語,汪直率先發言道:“諸位放心,本王自會與朝廷去談,大明有本王的土地,自然也有諸位的。倘若一心不愿上岸,諸位亦可繼續海上的營生,皆時開海通商,諸位可自由往來于東海,且不懼明軍,豈不美哉?”
有人點頭,有人苦笑。
“船主說的是。”
“若真能開海通商,也不枉我等多年的努力了。”
汪直聞言感懷笑道:“不出海,不知世界。本王若只顧自己,大可封王便是,本王坐鎮徽州,開不開海與本王何干?正是本王出來了,見到了,深知閉關封海,無異于作繭自縛,開海通商,必當造福百姓,揚我國威。”
他說著,又懇切望向眾人:“諸位,也該有個落葉歸根的愿景吧?”
幾位心下不太情愿的,聽過這些也只得紛紛點頭。
汪直笑著擺手道:“一個個說吧,海峰開始,想回就說想回,不想就不想,各有各的安排。諸位隨本王多年,該知本王從無虛言。”
的確,汪直能做成這樣的事業,恰恰就是因為他是一位良心商人,雖然“良心”這個詞在多數時候跟他沒什么關系,但他卻是一位堅定的契約主義者,尤其面對客人,無論你是大名官府還是江洋大盜,船主點頭的生意,就一定會做成,做好,賣給大名的炮不好用,船主甚至會請弗朗機人過來親自指導。
重利不忘義,終是讓他在東海交盡了朋友,四方來投,終成一番大業。
毛海峰提了口氣率先說道:“我曾在浙江數月,與胡宗憲談過一二,此人雖狡詐,卻并非絕無誠意,父親的意思是好的,只是要再試試他,確保萬無一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