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打油詩-《回到明朝當海盜》
第(3/3)頁
福建沿海大批的貧民、罪犯、勞役、家奴開始蠢蠢欲動。
真正推他們出海的除了貧窮其實還有更大的原因。
此前阻礙勞苦大眾投靠船主的最大障礙,其實就是朝廷與名分,船主是賊朝廷是官,投船主等于投賊,投賊就會被剿滅會被問罪。
可從這半年來看,朝廷半點剿滅的意思也沒有,已經默認了船主在澎湖的管理權,甚至連官府衙門也開始對私下跑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澎湖也愈加繁華。
五月,楊長帆再次大批招募匠人勞工,朝著東番,苔灣本島進軍。胡宗憲依明制設苔灣府,治下澎湖、嘉義兩縣,澎湖一衛,嘉義一所,幾乎就是明廷在苔灣的翻版。
筑城開田難免侵占本地番人,楊長帆亦無它法,恩威并施,左手許諾送禮,右手大刀火炮,終是在沒怎么流血的情況下劃出了一塊不小的區域,兩萬匠農開城墾地,三千精兵護衛防守,船廠、軍器廠并行建設。老船主富可敵國沒錯,但他的錢很長時間都沒地方花,現在終于被楊長帆開始狠造了。
南海一片勝景,北方可沒這么走運。
遙想當年,太祖一馬平川把蒙古人趕走,永樂更進一步遷都北京,屢進北漠將蒙古人驅逐,可后來的子孫們越來越不爭氣,到嘉靖這輩基本已經不是能不能爭到氣的問題了,他是根本不爭。
反觀俺答汗,不說文韜武略多么強大,好歹是個精明進取并且很持久的人,定期逼來滋擾,滋擾必有所得,而且每次滋擾的尺度都在與時俱進的變化,明軍比較弱他就搞的深一些,最深可以到北京城下,明軍較強他就聳一些,淺入轉一圈就走。
此番**京師,可以說不深不淺,恰逢東南時局混亂,明軍兵力稍顯不支,他熟練地繞開楊博鎮守之地,先后洗劫遵化、遷安、薊州、玉田,待朝廷拼力調兵遣將圍剿之時,俺答已吃飽喝足拿著東西揚長而去。
其實薊州離北京已不過百余里,俺答若想的話完全可以再搞一次庚戌之變,只是如今不比當年,明軍中尚有楊博、王忬等幾位善戰之將,并不具備幾年前弱將散兵的局面。(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