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學習-《回到明朝當海盜》
第(2/3)頁
可他還是沒有,因為他小時候好像也有過楊必歸這樣的情緒和言論,當時就被一巴掌掄回來了。不僅是那輩子的爹,這輩子的爹楊壽全不是也同樣如此么?用盡渾身解數威脅楊長帆不要與軍戶結交,要先讀書再做事。
這些,都是父輩一生的經驗,他們沒有足夠的精力、耐力、智慧與時間讓孩子充分理解,不得不選取了一種更直接的方式。
此時,楊長帆才真正理解了這兩位父親,理解了他們為什么要抽這一嘴巴。
成年人有很多事要去做,很多東西要去想,沒有精力,也沒有耐性去一點一點教小孩子,只會拋來一個結果,你去信奉,去遵守便是了。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用高效簡潔的暴力手段去教育。
可楊長帆的手最終還是放下了。
自己南征北戰,一年之中甚至連一個月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這已經是失職了,如果連這么一點點耐性都沒有,只知道用暴力去教育,他自己都會鄙視自己。
某種意義上說,堅決高效的棍棒教育也不是完全錯誤的,但毫無疑問,這會傷害到孩子,絕非是面上的傷痕或者一時的疼痛,而是更深邃的東西——
自主,自信。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不敢頂撞,怕會挨打。
不敢有反抗,顛覆的思維,怕會挨罵。
不敢質疑權威,不敢客觀自主,怕會……
久而久之,這樣形成的性格與科舉考試范圍的書經融為一體,鑄就了如今大明的這一代儒生。
猴子永遠不要出林子,很危險,會挨打。
那怎么辦?
在林子里搶吧,搶果子,搶樹。
注意!只能跟自己地位相當的猴子搶!千萬不要動那些猴王猴頭,會挨打!
順著猴王規定的那顆往上爬,也許有一天,你也能成為猴頭!
努力成為猴頭,搶到更多的東西,生更多的猴子,將這套生存的哲學傳承下去!
汪直,本已是一只出了林子的猴子,而且是一只足夠強大的猴子,只可惜,腦海中的某些印記已經根深蒂固,外面的世界再美好,也不如回到林子里,霸上一片樹,讓其它猴子頂禮膜拜更美。
但汪直也是偉大的,他回林子的條件就是,開放林子的出口,讓想出去的猴子,可以自由出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