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老也很配合的“明知故問”道:“這首曲子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嗎?相信大家應該也很想知道它的出處吧?” 順著干瘦老頭的目光,攝影機給了李沐一個特寫,一時間又引起了現(xiàn)場的一陣驚呼。 石久拿起話筒正色道:“這首曲子實在是太震撼了,李先生可以告訴我們它的名字嗎?” 于是全場的目光再度集中在李沐身上,他只好接過話筒:“這首歌的名字叫做好漢歌,其中融合了許多民間音樂的元素,比如鄆城的箏曲《呀兒喲》和豫東的《王大娘補缸》” 說道這里,李沐頓了頓,掃了一眼在場的學生們:“其實華夏的民間音樂是一個很大的寶庫,只是平時隱藏得太深,需要大家進行發(fā)掘,請大家一定記住一點,不是民樂落伍了,任何音樂流派的興盛都需要每一位從業(yè)者投入十二萬分的熱愛才能鑄就。” “民樂永遠不會落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番話,讓現(xiàn)場所有人熱血沸騰,即便是日方選手也在不斷咀嚼這句話當中的含義。 現(xiàn)場的學生們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其實每一位還在堅持學習民樂的,不都是因為熱愛嗎? 可是熱愛能當飯吃嗎?顯然不能,國內的各種文藝團體總共就那么多名額,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可即便是進去了又能怎么樣?僅僅只是混個溫飽而已。 越是臨近畢業(yè),大家就越是感覺前途一片黑暗,沒有前途,沒有目標,所有人都很迷茫,而李沐的一番話就像是黑暗當中的一道曙光,給了他們方向,是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果換個人來說這句話,大家可能會嗤之以鼻,感覺他是在說風涼話,可李沐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這條路是可行的,這首“好漢歌”就是證明。 錄制中途派飯的時候,李沐就被一群學生圍住了,一個個爭先恐后的跟他請教問題。 李沐不禁苦笑:“民樂,我就是個外行,你們才是內行,應該我問你們請教才對。” 當然,學生們可不相信,只是當他謙虛,依舊圍著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