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一篇論文的環球旅行-《科技之錘》
第(2/3)頁
就比如在史密斯的論文引發震動之際,亨德爾很自然的便將NS方程設置成了關鍵詞。
當然,他并不對現在就撰寫的論文很感興趣。
因為真正的大佬此刻應該還在研讀階段,就算要發論文反駁,大概也要再等些時日。
但他不介意看看大家的反響。
打開投稿系統,果然已經有兩篇關于N-S論文的討論。
亨德爾打開了第一篇,照例先花一分鐘研究作者。
嗯,來自,華夏?
還是學生?
好吧,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尤其是論文題目,《論史密斯N-S方程存在性與光滑性證否過程的三處錯誤解析》。
亨德爾下意識的便將鼠標移動了拒絕的按鈕上。
這明顯很不靠譜。
但職業素養還是讓他先點開了cover letter。
然后亨德爾猶豫了。
他不是數學家,博士的專業研究的也不是數學,但他清晰的記得之前審稿人之一那位數學大拿對他說的話。
“如果史密斯這篇論文有瑕疵的話,大概率就是在對發散情況下的描述跟定義。我暫時不敢肯定他是對的,也同樣不敢肯定他是錯的。”
恰好在cover letter中,第一個論題就是關于發散。
好吧,發散……
起碼證明這個來自于華夏的學生還是有些水平的。
或者應該讓評審員們看看。
作者沒有屏蔽跟制定評審員,亨德爾檢查了論文凈稿,這個叫WeiNing的作者沒有在論文凈稿中留下任何身份信息。
鑒于寧為的身份,亨德爾決定采用雙盲評審。
簡而言之就是作者跟評審員都相互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實際上這種評審方式《自然》是在近幾年才在征求了各方面意見后才開始嘗試的,但使用的并不多。
否則也不會在征稿系統中讓作者給出推薦或者申請回避的審稿員。
方式各有利弊,不過亨德爾覺得評審這篇學生寫出的數學論文,雙盲的方式還是利大于弊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