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檔口都算商鋪面積,可是三層小樓卻是按照住宅算的。 這三層樓自己也算不清是占便宜了,還是吃虧了。 若是算商鋪,那么只能按照宅基地算,也就是不到300平,若是按照住宅,可以三層都算面積大約800平,不是加蓋。 所以林洛選擇了要住宅。 這樣林洛就可以得到72個商鋪的經營補償,大約是144萬,而小樓只算一處房產只有5000塊意思了一下。 如此林洛這次拆遷的商鋪的面積就是大約六百多平,住宅的面積就是800多平。若是都要房子,能給自己補償1500平的商鋪,和1600平的住宅。 外加還可以額外購買1倍的內部價的面積,內部價一平1300塊不到。這也是公家給拆遷戶的福利。 如此算來那就是3000平的商鋪,和3200平的住宅。自己共需要給公家大約403萬就可以了。 公家還補償了自己144萬5000塊,那么自己再出258萬左右就可以了。 這個錢自己肯定有的,兜里的錢就足夠。 自己本來就有314萬的存款,劉亞青還奉上了大約420萬現金,自己手頭可用的活動資金就有730萬的。 如此林洛想想自己還是挺好笑的。 這資產和資金真的不一樣。 自己家,說是一個十億集團的大股東,一個大小也能算2億資產公司擁有人,結果能拿出來自己用的錢,就這么幾百萬。 至于春夏那小5個億,那是公司賬目,示范工程,容不得一點徇私,你林洛花一分錢用作私人試試。 這么大公司,如今還沒開張,沒有產生效益前,都是虛的。 這下也讓林洛明白了,為啥那些家族企業,一旦成了集團,所有人都開始號召親戚朋友挖自己墻角啊。什么配套項目都給自己人做。 張昭家的養殖業公司就是,別看整個集團都是親戚,可是里面也有地方參股。 所以這邊角料的販賣和運輸等,這些零碎的但是很賺錢的配套產業,全都是自己家額外開公司接自己家業務。 這集體的錢和自己兜里的錢,真的是兩個概念啊。 想想好像自己離這樣的日子也不遠了。 等兩個集團正式成立開始運營了,自己就安排自己的建筑公司去包活,我自己賺自己的錢,不過分吧。 ...... 這一天,林洛和走穴似的,奔赴各地的拆遷辦公室。 他不只是盯上了自己的拆遷面積,還盯上了那些雖然愿意離開二環,但是沒有錢額外再購買內部價面積的拆遷戶了。 公家給拆遷戶1300元購買的機會,自己出1500讓他們一人能再賺個200。 林洛打算好了自己的700多萬,留個100萬應急就好,剩下的都換成房子。 自己也就是手頭沒錢,若是有錢,那些不想要房子只想要錢的人的面積,自己也想拿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