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腦體倒掛-《國啤》
第(3/3)頁
羅院長的笑容卻收斂了,“小秦,我明白了,你這不是要求院里幫助你,是你在幫助院里。”
梅毓秀也點點頭,似乎心有戚戚焉。
“你是想讓你的老師們多賺一點錢,改善生活?”顧國賢問道,“現在我們的老師過得很辛苦,都不如擺地攤,賣茶葉蛋的小商小販。”
他說的是事實,這種事實有個名稱叫作“腦體倒掛”。
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萬元戶層出不窮,而知識分子除了每月領取微薄的工資,沒有任何能夠創造財富的機會。
就在巨大的收入差距的時候,“教授賣燒餅”,“醫生擺地攤”,“專家蹬三輪”屢見不鮮,這些都是在“腦體倒掛”期間發生的怪現象。
曾有人算過一筆賬:1988年,一個茶葉蛋的成本為0.15元,市場售價為0.40元,一天只要賣出100個茶葉蛋,每月至少有750元收入;而從事導彈原子彈研究的科學家,月薪最多不過400元,而普通的腦力勞動者月均收入只有172元。
北京地區招收89級研究生,計劃招收8600名,但報名人數不足6000名。
就是梅毓秀這樣的老教授,也真的可以說是兩袖清風,一塵不染。
“好,第一趟,我親自去。”梅毓秀的聲音很有力,“我們的老師也都要去,機械方面的、釀造方面的、管理銷售方面的……都去!”
“小秦,”羅院長很是感慨,出于清高的面子,他不好直接表示感謝,但是他感謝的方式很委婉,“你需要老師們都做什么?”
“一是輕工業部在全國推行的12項科研成果,我想都能在我們二分廠得到應用……”
這十二項成果是目前國內啤酒行業的頂尖技術,如果全部采用,二分廠的啤酒品質會坐上火箭般提升。
“還有,高發酵度酵母和酵母菌種的工藝和使用問題,電子計算機控制整個釀造工藝的問題……”
“哦,你是想用一種全新的工藝,釀造一種新型的啤酒?”梅毓秀一下看出了問題的關鍵。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