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今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晚-《國啤》
第(2/3)頁
陳世法一下就卡殼了,讓他管理一個廠還可以,掉書袋不是他的長項。他推推鼻梁上的茶色眼鏡,眼光就看向秦東。
郭鵬也看向秦東,“大學生廠長?”
見他輕松地調侃,會議室里立馬響起一片笑聲。
秦東笑道,“1900年,是中國啤酒迷應當記住的一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建立了中國第一座啤酒廠——烏盧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廠,1903年德國人和英國人合營在我們秦灣建立了英德啤酒公司,就是秦啤的前身,1914年北京建立雙合盛啤酒廠,1935年廣州建立廣州啤酒廠前身——五羊啤酒廠……”
中國的啤酒文化至此開始熱鬧非凡。
“哦,記性很好,”郭鵬表揚道,“我們是啤酒的城市,這段歷史得知道……”
今天是非正式的座談,大家都很放松。
“小秦,我再問你,古代有啤酒嗎?”
這倒難住了秦東,中國歷史上的“啤酒”并不是無跡可尋,早在一千年以前,我們就掌握了“蘗”法釀制醴(谷物發芽釀酒法)。
只是在時代的發展中,醴逐漸被酒所取代。于是后世我們喝米酒、黃酒、露酒、蒸餾酒......卻始終不曾喝到過啤酒。
“你到西德去過,”郭鵬又問道,“國外的啤酒發展什么樣?”
“國外的啤酒企業的發展不外乎兩種模式,一種是德國模式,1800多個啤酒品牌共同生存并發展著。
另一種是美日模式,通過高度的集約化經營,大的越來越大,小的越來越無法生存,我認為目前國內是在朝美日模式發展……現在全國啤酒廠813家,中國有句老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些小的啤酒廠會大浪淘沙,湮沒在歷史進程中……”
郭鵬顯然在思考秦東的話,他很快道,“動亂年代年代結束的時候,大家很向往一個美好的未來,開展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
當時就提出開始一個新的長征,新的長征了,大家的建設熱情都很高了,就給食品工業部門提出了一個題目,就是在新的長征路上吃什么東西的問題?”
說到吃,大家都笑了。
“我那時在部里工作,當時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當時就覺得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該吃面包不再吃饅頭了,飲料呢,我們應該喝啤酒。
可是一看,當時的啤酒呢,只有40萬噸的產量,非常的少。老百姓呢,拿著罐頭瓶,拿著保溫瓶,去排著隊買散裝啤酒。瓶裝啤酒很少見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