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最繁華時最憂愁-《國啤》
第(2/3)頁
由于這些企業由于它的生產水平、管理機制等各方面的差異,造成酒的質量上下波動,忽好忽壞,口感極不統一。
北京市場上以前也有這種情況,但現在,不知怎么搞的,這種劣質的紅星啤酒,好象一晚上增多起來。
這種質量的波動對紅星的品牌產生了非常不良影響,紅星酒的信譽急劇下降。
這幾天,市工商局收到了大量的“群眾”舉報,舉報市場上的紅星啤酒低質低劣。
一位科長端詳著手里的紅星啤酒就笑了,“你們看,商標上的日期,這是一九九四年十月六號生產的啤酒,距離現在都半年了,保質期三個月,你們說這是不是欺騙老百姓?”
伴隨著舉報,北京城內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真紅星、假紅星?喝著不像紅星酒等等,很多人開始懷疑五星這個品牌。
“哎,我還是懷念八十年代的紅星,那時的紅星啤酒,沒得說。”又一個年老的科長很是感慨。
在最初發展的幾十年中,紅星利用德國的啤酒生產技術,從無到有,逐步壯大。
全國解放時作為北京五大輕工企業之一,為新中國飲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七十年代中期,紅星廠一直保持穩步上升趨勢,但那時候的生產水平也就在年產三、四萬噸左右,主要是由于當時的市場需求本身就很小。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人們對五星啤酒的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周總理在人大會堂開宴會時親自點名選定紅星為國宴專用啤酒之后,紅星啤酒在全國的知名度急速上升,那時候酒的質量由于保持了幾十年的傳統工藝所以相當穩定,口感極好。
這樣陸陸續續全國有四五十家啤酒廠開始和紅星聯營,其中也包括一些政府部門介紹的。這種聯營短時間解決了五星想把品牌規模做大,同時自己沒有資金,沒有實力,國家又無法投入的矛盾。
“可是,現在他們自己個把自己個的牌子砸了!
正所謂,最繁華時最憂愁,紅星總廠與四十六家聯營廠,就象是三國時的曹操的戰船,是緊緊綁到一起的,現在起風了,一家聯營廠的產品出問題,就象一艘小船著火,接著就蔓延到其他船上,最后把紅星這艘大船也給點著了。
火勢越燒越旺,燒得坐在總廠里的趙巨臣坐不住了,怎么突然多了這么多有問題的啤酒?
他是聰明人,知道這些有問題的啤酒肯定與前幾天紅星降價有關。
哪個聯營廠的產品最差,趙巨臣心里有底,可是此刻他更心痛。
這幾天,紅星算是栽了。
這一栽的影響力太大了,樹立一個名牌可能要花費幾十年的苦功,而毀掉一個可以是一日之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