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是啊,如今齊盧城防守薄弱,吾等可一舉拿下,而后直搗臨淄。” 王賁用劍指了指長城。 “可雖然說吾等拿下盧城是輕而易舉之事,但是盧城卻不易守。怕只怕,吾等入齊之后,反而被齊國從后面調(diào)軍包圍。月前,大王就已得悉,齊軍將大批兵力派往齊長城一帶,起用心,怕不是在防守上。” 諸將不由得面色一沉。 齊長城以南,不是他們秦國,就是楚國。 且他們最近才得知,廷尉李斯和上卿姚賈在楚國可是一無所獲,拖延至今,楚王不肯見齊國使臣,自然也是不肯承認大王的皇帝尊號。 而楚軍有項燕為將,齊國卻是以王室宗族之人為將。 楚人勇猛的名聲,如今被秦國人打回了祖宗墳地。 但是不同于之前兩次戰(zhàn)役,第一次秦軍就是突襲楚國,第二次秦軍也是突襲楚國。 接連兩次秦軍大勝,楚軍大敗,經(jīng)過兩戰(zhàn),楚人必定做好了準備,不會再像之前那般輕易就被打敗。 “取齊,務必要快!” 這是諸將討論出來的共識。 王賁盯著地圖,越看越覺攻齊利弊相生。 滅了齊,楚國就徹底孤立無援,倒時伐楚,阻力全無。而燕代,也是同樣的。倒時他們自己跳出來主動請降都不是不可能。 王賁對公子扶蘇,服氣是服氣的,畢竟他并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講,扶蘇公子之策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交戰(zhàn)傷亡,以實現(xiàn)公子向大王所上奏的施仁于天下萬民的主張。 但滅齊,卻還有另一種可能。那是秦國最怕的,逼得關東六國聯(lián)手。雖然從地勢上看,齊、楚、燕、代,實則沿著海排成了一條線。而且中間隔著長城隔著海。 這么一來,他們的聯(lián)軍,只會讓自身暴露弱點,所以這四國一起聯(lián)軍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們興許會派兵增援齊國。 王賁終于發(fā)了話。 他望著地圖,雙目如炬,對齊國已然是勢在必得。 楚國若來相助,齊王一定會讓其從長城入境。 而且燕代、楚都可以走水路相助齊國。 “齊國必須在一月內(nèi)取下!” “齊國東南地,乃楚國。而西南之地,如今正是吾秦郡,如今那里有大將軍楊端和鎮(zhèn)守,防著齊國和楚國會盟。” “而公子一路南下,想來是要前去同駐守在舊魏之地的兵力會和,那里有守將楊端和接應。” “公子離開臨淄,對于吾等攻齊而言,無疑是讓吾等沒了后顧之憂。” “且楊端和那里有二十萬兵力,防止楚國助齊,再好不過。”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