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法家的人,聽到李斯說這種話,自然都是贊同的。 天下一統,和秦無關的書籍,自然應該全部被銷毀。 儒生們一聽要焚毀詩書,自然都很憤怒。 淳于越很是憤怒,當即上前。 “陛下,臣以為焚書之事,萬萬不可。” 周青臣也上前附議。 “陛下,臣以為,焚書之事,完全不必為之。” 嬴政這才發話。 “此事,容后再議。” 扶蘇聞言,心里竊喜。 嬴政的容后再議,就是不答應此事。 看來,還是他的反其道而行之有用。 反對李斯,不僅僅顯得他和法家的人主張不一樣,給他樹敵;而且顯得他這個太子文文弱弱的,反其道而行之,能夠讓朝中的法家之士看到他的態度。 不僅如此,扶蘇為李斯說話,讓這個事情變了性質。 他這么做,會再一度打破朝中原有的權力平衡。 嬴政命他為治粟內史,命蒙毅為廷尉,而讓李斯做了太學祭酒,已經做了統一之后第一次權力的平衡。 扶蘇治粟內史的權力是空的,但是太子的身份實的,而且是嬴政再一次刻意鞏固了扶蘇的太子地位。 扶蘇知道,嬴政在給自己鋪路。 而蒙毅的廷尉是實的,李斯的太學祭酒更是實的。 前來咸陽的多數士人,首選要投靠的人,就是李斯。 李斯的諫逐客書,再一次被士人們傳誦不止。 要知道,扶蘇身為太子,又是治粟內史。權力就在他的手邊,他摸不到,遇到一些事情,也沒啥好表態的。 就像王綰一樣立在大政殿里,除了非常重大的事情,其他時候都閉口不言。 所以當太子突然間公然在朝堂上為一個極具權勢的人說話,而且還是附和之意。 每個人心里都開始嘀咕起來。 這之前并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而且扶蘇相信,嬴政也未必就在此時納李斯焚書之議。因為這個時候,儒家還沒有提恢復分封之制,沒有觸怒到始皇帝。 (乖乖隆地咚,考試了,可能最近會請假一兩天,望理解。)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