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咸陽,章臺宮。 天下人所能做的事情,全部都在這里被決定,也全部被一個人決定。 嬴政。 扶蘇被嬴政單獨叫來聽訓。 扶蘇進來時,嬴政剛打發殿中近侍出去。 “拜見始皇帝陛下。” 嬴政開門見山的問。 “寡人沒想到,你竟然會贊成李斯焚書之議。” 其實沒來之前,扶蘇心里也在犯嘀咕。即便是他反其道而行之,摻和這件事,但是這次嬴政罕見的竟然沒有當即同意李斯的主張。 嬴政和李斯,那可總是穿同一條褲子。 以法治國的大秦,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暴力這種處理問題最為簡單有效直接的手段推崇到極致。 扶蘇直接道。 “天下地域大一統,如今更應該統一文教,使天下百姓心向大秦。” “文教,是轉門用于培養諸貴族子弟修身養性,如何能施于庶民?” 扶蘇低頭沉默了片刻。 傳播學中有涵化理論。 傳播對于社會大眾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且是深遠而持久的。 交通和信息本就傳播不發達的情況下,百姓接收到的信息是舊有的,狹隘的。 而在當下皇權高度集中的秦國,國家強制力達到頂峰。 完全可以對天下庶民用普遍設立學校的方式,直接將大眾控制在國家教育思想體系下。 用教育的方式,控制庶民子弟所能接觸到的信息來源,并且對庶民加以思想教化。 假以時日,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開始認同帝國。 “臣自幼住在咸陽宮,學六藝,如此才不至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更因為臣居于咸陽宮,是故天下大事若有變更,臣均能在第一時間得悉。” “而庶民居于鄉里,不足以出縣。天下之事,皆從榜示上見,而識文斷字者,多為鄉中三老。” 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鄉官。 “雖有三老,可鄉里之間,地勢偏僻,遠離咸陽。鄉野愚民,多聽三老之言。秦之三老,自然可信。可魏齊之三老,想必如今還是捧舊日文牘,傳舊國之禮儀。” “而鄉里郡縣,又多有富商豪紳,愿意出資設立私學,以備鄉里教化。” “是故,離咸陽千里之外的郡縣鄉里,尤其是鄉里之地,不僅六國私學泛濫,而且三老在當地德高望重。甚至于,很多時候,這三老說的話,比之遙在萬里之外的咸陽宮的陛下還要受用。” 嬴政聽了,自然眉頭一皺。 “朕明白了。你之所議,也是實情。天下雖為三十六郡,可卻有百萬之鄉。朕深居咸陽宮,確實難以把控。” 扶蘇穿著白衣,恭恭敬敬作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