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嬴政面色嚴峻。 對于秦國究竟是要用儒家之理還是法家之術治理天下,其實早就在扶蘇初次提出秦法治理萬里之疆時,嬴政已經開始考慮這類問題了。 這個問題,嬴政始終沒有想好。 但是,這將儒家和法家加以結合的方案,絕對不適用于秦國。 說著,嬴政忽的橫眉。 “難不成,時至今日,汝還是心心念念儒家分封之制?” 扶蘇倒也不想再回避這個問題。 因為天下這個遼闊的疆域,再加上交通工具的限制,各種各樣的因素限制,中央的權力下達不到地方,此時地方不僅容易發生暴亂,而且也極其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中央集權確實有不可言喻的妙處,將全國上下的資源加以收束,方便集體行動。 但是中央集權的可行性,是在地方權力完全受制于中央權力之下才有效的。 否則,這樣的中央集權就是一套空架子。 秦國為何滅亡的那么快。 就是因為地域名義是歸于皇帝一人的,但是他根本沒有強有力的方式去控制每一寸土地。 交通和訊息的傳播,這兩樣,一樣是帝國的極壁,一樣關乎到權力的下達。 “天下萬里之地,君父一人可以治乎?” 嬴政聞言,微微一怔。 “朕為天子,自然當一人治之。” 扶蘇又問。 “天下有三十六郡,數百縣,四千萬百姓,而君父一人如何統之?” 嬴政挑眉。 “難道汝以為,朕一人不能治天下。” “臣聽聞,君父每日批答奏章達到一百二十斤。天下諸事,皆決于父。然天下之大,百姓之眾,又是統一之初。故臣以為,天下之事,若全部錄在奏章之上,豈會只有一百二十斤?” 扶蘇朗聲,對著嬴政一本正經的發問。 而嬴政聞言,身體保持著僵直,而面部卻開始微微抽搐起來。嬴政皺眉。 扶蘇自己也知道,其實他這話說的,非常沒有水平。全然一副不僅沒有吃過豬肉,還沒有見過豬跑的人。 嬴政僵著臉,內心更是遭受暴擊。 “身為一國之儲君,又為治粟內史,竟然這般出言?朕身為一國之君,焉能天下之事事無巨細的全部了于胸。朕之下,有郡守,郡守之下又有縣丞。層層遞進,這樣的道理,九歲小兒胡亥尚且知曉,而汝不日將要及冠,卻對朝政大事表現的如此無知。” 面對嬴政再次連續一番詰問。 扶蘇只道。 “君父,臣非此意。臣以為,君父晝夜不分,夜以繼日批閱奏章,天下諸事,皆呈于陛下面前。但此舉,其實是因小失大。” 嬴政聽了,自然不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