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斯回府后,第一時間就對他的兒子說了此事。 是時,已是午后。 秋日晴空萬里時,天地間別有曠達之意。 澄澈陽光灑落在干凈的庭院里,鋪滿陽光。 院中一口大缸中盛滿了水,水早已發綠,上面飄著些綠毛似的東西。 青苔附著在大缸內側。 寬大的書房中,李斯和李由父子二人對坐。 李由也算得上是飽學之人,聞說此事,也有些驚訝。 “太子還真是頻出奇策。” 李斯卻臉色僵硬。 太子倒是說的輕松,但是以李斯對于三教九流的了解,儒道墨法,多為迥異。 這件事其實難度極高。 案上擺放著銅爐騰起裊娜輕揚,絲絲縷縷,清香遠溢。 李斯換了朝服,神色凝重,長長的胡須黑白相間,稀稀疏疏,但是那雙眼睛卻愈老愈顯得精明,當下還流露出銳利。 李斯拂拂胡須。 “太子欲集合百家之才,共鑄統一之術。可是太子殿下說到底,古書未讀多少,儒家六藝小有所成,卻中途棄之。” 話說到一半,李斯忽的面色鐵青。 “聽聞太子棄儒去從法,時常誦讀韓非的文章。但是吾聽聞,太子其實也并未對韓非之文章有多熟悉。” 說到這,李斯眼底又是一暗。 “早就聞太子于臨淄召隨侍蕭何張蒼。說起來,這張蒼與我乃同門,但是張蒼慣為齊法家,倡導刑法寬宥,上次編纂新法,他確實出了不少力;而這蕭何,宮里宮外人人都傳,他好黃老之道。” 說完這些,李斯戛然而止。 李由也雙手垂膝。 他們現在議論的人是太子,人雖遠在王宮,但是說話時仍舊面帶敬色。 李由明白李斯說這些話的意思,意是在說太子用心不專。 李斯復道。 “太子想必也知,百家之術,各有不同。但是儒法之間,本身二者便為迥異,一言人之善,一言人之惡。而墨門,又是主張兼愛,堯舜之治下,尚且不見兼愛,何況今乎;至于黃老之學中,又是無為,此不治也。” 有些話,不便明說。 李由聽了,自己心里有數了。 原來他父親是覺得,太子其實對百家之學了解的根本不多,只是太子一廂情愿要為之。 “百家之術迥異,各申其道,是為亂。吾如何集這亂為一?” 李斯說著說著,最后道了一個字。 “難。” 李由聽了,卻笑。 “父親大人一向處事精明,殫精竭慮。但是此次為何對于此事卻如臨大敵?” “小子有何見?且說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