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蒯通本是趙國人,久聞秦虎狼之惡名,對秦十分抵觸,一直不愿意幫助秦國人。 蒯通羨慕齊國多賢俊,并且有很多學術殿堂,于是就客居在齊國。 但是當初秦國太子來到齊國臨淄,做了許多讓他感到意外又新奇的事情。 后來楚國也覆滅了,秦皇很快便下令天下修養生息三年。 蒯通聞之,覺得秦皇并未像傳言中所說那般暴戾無情。 而且后來蒯通見到天下為一,確實沒有了戰亂,百姓們的生活開始有所好轉。于是蒯通思索一番,天下一統,焉能有不流血之輩。 可蒯通也始終無法忘記長平之戰四十萬亡魂。 又聞秦國召集天下名士,于是他便前來秦國,想要一探究竟。 到了咸陽,他才聞說秦國內部于天下一統后,太子扶蘇力倡變法,秦皇力排眾議鼎力支持變法的諸多細節。 秦太子,聽說年輕氣盛,成天想著革故鼎新。 蒯通是誠心想去拜會。 而后便是太學的興起。 蒯通來到秦國,因為時時刻刻不忘自己曾經是個趙人,而自己也知道秦皇十分對趙人。 于是他便偽裝了自己的身份,聲稱自己為齊國人,想要尋一位也出自齊國的秦國高官入其門下為幕僚。 蒯通遍尋,聽聞齊人茅焦因為敢于直諫被拜為上卿,于是他便客居在了太傅茅焦門下。 得茅焦看重,他被薦舉來了此次百家齊論。 但是萬萬沒想到,這論述的主題,竟然是要廢棄百家。 蒯通自然對此事感到不滿,所以說出了他的心里話。 蒯通在堂上的直言,遭到了祭酒的制止。 蒯通如何不知這李斯原本在朝中可謂是權勢極高,而后再看看今日被安排在尊位的,皆為秦國朝臣。 朝臣出口,便是金口玉言,而他們這等草民,只有跟風附庸的這還論什么? 看看這太學,比之稷下學宮,全然一股朝堂之風。 蒯通當即臉色變色,但是隨行侍從站在他后面提醒他。 “蒯先生,還請務必慎言,否則上卿那里……” 蒯通聞言,自然選擇了忍。他是茅焦的門客,自然不應該給茅焦添麻煩,不僅如此,茅焦還給了他這次尋常人根本難以討到的機會入太學和百家名士齊論。 給賞識提拔自己的人惹麻煩,非丈夫所為。 而且他本就還沒有決定好是否要為秦皇效力,所以眼下還是閉嘴少惹事為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