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斯肅容,雖半點怒氣未露,但頗具威嚴。 “兵家之術,于今日之世,只是看似無用罷了。《孫子·軍爭》云:‘夫鼓金族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李斯捋捋胡須,相貌很是沉靜。 兵家之要道,被李斯忽然間如數家珍般念了一出來。 在座諸位自然都很是驚訝,一個個面面相覷。 聽說秦皇經常喚李斯通古,就因為李斯學貫古今,掌故極豐。 沒想到他今日竟然當堂將這兵家之術信口拈來,果然李斯名不虛轉。 諸生一個個都不再嬉笑了,全部安靜了下來。 以才服人,這便是李斯。 論才,秦國李斯是第一。 淳于越見之,也不由得側目。 李斯續道。 “兵家先師此言,雖為戰場用兵之意,言士兵貴在行動劃一。治兵之法,亦可用于治國也。方今天下一統,疆域為一,而人心不齊,此為亂。人心亂,于戰場上勢必不能取勝,而于治國,更是大害。” 蘇恒嘴角抽了抽。 蘇恒起身,對著李斯做拜。 “李祭酒果然學貫古今,蘇恒佩服。” 說到這,蘇恒像是想起來了什么一般,又面帶慚愧之色,補充道。 “鄙生蘇恒,乃兵家傳人蘇代之后。” 堂下有人訝異。 “竟然是蘇代之后,難怪口氣如此狂妄。” 李斯聽到蘇代這名字,也微微一怔。 原來是兵家蘇代之后,難怪目下無人。 既然如此,我便看在兵家名士蘇代的面子上,饒過你這一回。 “先師荀卿曾言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而兵家之術,亦然有道。人之行,必要綏之以道、舉順天人,若行不合之道,患必及之。此意出自《吳子》。” “百家雖各異,但皆可求同。亂則不安,一則治。兵家之道,亦可印證法家之術。” 諸生聞之,個個心服口服,于是都對著李斯露出佩服之色來。 李斯看著大家都對他露出恭敬之意,他便趁熱打鐵,說出了他的心里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