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百家之術雖然可以求同,但是迥異之處也實在甚廣?!? 李斯說著,瞧了瞧居在末位的道家兩位士人。 他們今日被安排在末位,顯得很是氣憤。不知是不是在和他賭氣,竟然一句話都不說。 但是不說就不說吧,反正道家的學說,在秦國是絕對被抵制的。 于是,這李斯就決定拿道家的人開刀。 “我法家講求實利,以驅動百姓,壯大國家。而道家卻講求無為。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的追求,絕非一個大國所應該信奉的。” 這話一出,道家的人自然坐不住了。 “李祭酒所言,說的乃是我道家老莊之道,難道李祭酒不知,道家還有我黃老之道。” “我黃老學派歷來主張身國同治,以兩相自然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動之,法天地之使萬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為,以無為謂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遙,善于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 “如今天下為一,光靠當今皇帝陛下一人,焉能治理天下千千萬萬人。以一人治天下,恐累及自身而不見效;若秦皇肯用我黃老之學,使民自治己,天下必定為安?!? 道家的人,早就對李斯今日的安排不滿了。 他們來秦國,也為的是借此機會一展抱負,發揚自家學說。 但是卻被李斯如此無禮對待,他們雖然來者人少,但早已忿忿不平。 道家的人于朝堂之上的錚錚之言立刻又在這大堂之中激起了無數浪花。 名士們議論的議論,沉思的沉思。 李斯聞言,心中甚為震怒。 但是更讓他感到驚訝的是,這些士人并沒有對此表示出反感,反而交頭接耳討論者有之,低頭靜默沉思者有之。 李斯不禁皺眉。 士人之風骨,并不容于朝堂。 但是現在,李斯也深刻意識到,這些人絕對不可以被放歸。 李斯神情一如既往的肅穆。 他并不想知道這道家之徒的名字。 李斯直接道。 “此乃太學之地,還請先生出言謹慎些。黃老之學主張因時而變,也切合如今天下之局。李斯不才,也對黃老之道略略了解一二。說起來,黃老之道,與我法家之術最是相近?!? 淳于越聽了,捋了捋胡須嘿嘿一笑。 這李斯。 他的用心已經被他看出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