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君父心意已至,天下百姓咸已聞之,山神之靈也已明了。是故,心意已到,君父這時候若是還拘泥于繁文縟節,自然是不必。” 嬴政聽了這番話,自然神色稍緩。 “善。” 嬴政望著淳于越,眼中滿是厭惡。 “儒家之士,若不懂變通,便為阻山之泥流。” 扶蘇覺得,不若這個時候,再幫一把淳于越。 幫他,也是幫儒家,也是幫中國的文化快些進步。 扶蘇看準機會,忽的又道: “陛下,倒是,這周禮雖然經歷春秋,后又歷經七國戰亂,但是周禮始終不衰。且周禮為保障宗法應運而生,不可廢除。然而如今新朝既立,時局不同,這周禮,也當變一變,是為秦禮。這秦禮,自然當順應實事,以簡約為宜,而不是奢侈鋪張浪費。不知君父以為如何?” 眾臣聽了扶蘇這席話,自然一個個都也都點點頭。 嬴政見到這景象,并不說什么。 太子,名聲大矣。 “汝以為,誰人可為之此事?” 扶蘇作揖。 “自然是太學令。” “可。” 眾人將此事論罷,嬴政轉身,臉色一擰。 此子已可以治國矣。 眾臣頂著大太陽,不用安車,用馬拉車上了一段路,而后又齊齊步行。 終于趕在日中稍后,登上了泰山。 王賁只覺得此行好是無趣。 不如打仗攻城略地來的刺激緊張,有挑戰性。 于是王賁苦著一張臉,和其他人一同頂著烈日,往泰山之巔上去。 等到祭祀禮儀完畢,嬴政望著眼前的山河,一覽眾山小,忽的道: “不愧為泰山也。朕要在這里刻石紀念,以逾千古。” 好家伙,某年某月某日,嬴政到此一游。 就算是千古一帝,出門旅行,也還是會作出和今日同樣的想法。 嬴政挺著胸膛,而后望著暗笑的扶蘇。 “汝笑何耶?” 扶蘇眉頭一震,急忙作揖。 “臣只是想著,若是臣執筆,當為君父寫些什么話為好?” 嬴政不知道扶蘇為什么笑他,但是他總覺得扶蘇方才那笑頗為不懷好意。 于是嬴政道: “此事,便交由你。” 扶蘇聽了,只好作揖道唯。 李斯不在,本來就應該讓他來代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