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扶蘇忽的又重重道: “若是再稍待些時候,此事軍中怕是也要在軍中被傳開,到時候董翳這些大臣也會問朕到底要如何處理,以讓朕給他們個交代。說到底,此事是一些因為改革的朝中宗室老臣借故對朕發(fā)難,要朕清君側(cè)。朕明知此事的利弊,但是只能陷于被動之中,這就是諸臣給朕上的一課?!? 申聿聽得一愣一愣的。 但是他才開始理解為什么蒙恬這樣的忠臣會被皇帝故意冷落,為什么丞相會讓皇帝自己做選擇,文武百官和黔首之間究竟要選哪一個。 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為文武百官也皆為權(quán)貴,朝中許多老臣,都是不可以直呼其姓氏的,因為他們是皇室嬴姓。這天下是他們共有的。 一個人治理天下,肯定不科學(xué),政權(quán)容易被推翻。但是有一幫人幫助你共同治理天下,那么統(tǒng)治階層的力量壯大,自然可以鎮(zhèn)壓黔首。 這就是所謂貴族政治的本質(zhì),天下為一大家的人治理。 但是嬴政打破了這個局面,天下的皇帝的。貴族體制向官僚體制轉(zhuǎn)變,天下大事小事只為他一個人治理。 這似乎注定了秦皇的失敗,因為他首先自身放棄了帝國的貴族幫助自己共同統(tǒng)治,即確立了郡縣制;隨后也放棄了帝國的黎民百姓。 在理想上,嬴政想要讓天下人都臣服于自己,于是他塑造了華夏,天下為一,天下人都是同一個國家的。但是這個理想?yún)s是建立在秦國以戰(zhàn)爭的方式兼并了天下的基礎(chǔ)上的,所以他如果處理不好民生的問題,國家就很容易奔潰。而在心理上,嬴政也不過是將百姓當(dāng)做社畜罷了。 毀滅永遠(yuǎn)比建設(shè)簡單的多,這樣的治國之道引導(dǎo)下的秦國,凡事都用暴力卻解決,整個帝國的風(fēng)氣就是——不服就殺。 怨恨不僅僅在六國百姓身上,秦帝國的士兵們也有同樣的感觸,時間一久,帝國的精銳也整日活在擔(dān)心庶民造反的恐懼之中,帝國的軍隊士氣自然也大變。 于是嬴政同時丟失了兩個統(tǒng)治基礎(chǔ),朝臣和人民。 假使他活得更久,這些問題也會暴露出來,秦國的將士們首先不會繼續(xù)擁護(hù)他,而天下百姓也不會擁護(hù)他。 他的失敗是注定的,但是上天是偏愛他的,讓他在帝國還未在外在形式上進(jìn)行崩塌前就讓他已經(jīng)駕崩了。 但是扶蘇,作為一個穿越者,就應(yīng)該清楚,建立一個萬世之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尤其需要后代的努力,而設(shè)立一套較為完備的皇帝制度,可以幫助子孫后代避免這個問題。 所以扶蘇只能做兩件事來成就自己,一是建立一個盛世,造福當(dāng)世的百姓,使得天下歸心;二是設(shè)置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體系,好讓帝國多虛名;三是開世界格局,讓秦國的百姓有家國意識,共同鑄造帝國的榮耀,國民的意識很重要,由此,他改變的就不僅僅是秦國民族的歷史,而是整個世界的歷史。 但是現(xiàn)在,他在第一步上就走的這么艱難,而且不僅如此,他的統(tǒng)治隨時都有可能被推翻,換言之,皇帝遭到諸臣的不滿,帝位上可以換人了。 所以扶蘇后背處是一陣陣發(fā)涼。 他自然感到自己命運的咽喉被捏住了似的,后背脖頸處一陣陣發(fā)麻。 這件事,細(xì)思極恐,思細(xì)級恐啊! “但陛下也知,瞞著軍中諸臣,到時候一旦軍中有人從咸陽城得到消息,那軍中勢必大亂。” 申聿的提醒自然是對的。 “紙包不住火,但是朕決不能現(xiàn)在就公開此事。朕現(xiàn)在只后悔此行只帶了你們幾個人,若是張蒼在,朕身邊起碼會有個人能幫助朕出主意?!? 申聿面帶慚愧之色,作揖: “陛下,都怪下臣無能啊。” 就在這個時候,軍帳外忽的又來了人。 “啟稟陛下,宮中急報?!? “宮中有發(fā)生了何事?” “陛下,小人不知啊。” 申聿很快速的將奏章接過,然后躬身躡腳將奏章呈遞給了皇帝。 申聿望著皇帝臉上的陰霾一掃而空。 “陛下面露喜色,難道是這件事有了回旋的余地?” 扶蘇收起奏簡和內(nèi)卷的帛書,不由得嘴唇微微上揚。 “朕此番回宮后必要感謝皇后。” “皇后?” 扶蘇將奏章丟給屈膝的申聿。 原來事情鬧的不可開交,馮去疾親自帶著九卿前去捉拿王戊。 但是帝國的皇后親自出面,將王戊從丞相手中要了出來,隨后帶回了宮里。這才有了今日這封奏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