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對于扶蘇而言,王氏如今更是坐鎮隴西最好的人選。而王氏上下,更是依靠對隴西的把控以此維護自己對于秦嬴王氏的價值。 簡單來說,隴西是二世和王氏共同利益的所在。 二世和王氏都能把隴西這塊地讓給別人。 但是當初李信在戰爭結束之際,五年之內立下太多戰功、奇功,所以當他提出要在老家隴西之地安居的時候,始皇帝并沒有多想。 不過七八年的光景,隴西郡里已經有一半的人族譜上沒姓李,心里跟著姓李了。 尤其是最近這些時日,李信在前線擁兵二十萬,于許久未在后方開戰的隴西百姓而言,李信自然聲名大噪。 如果這一次,他打贏了匈奴。到時候九原、隴西,全部都要跟著換姓名。 那到時候,王氏族中子弟對于二世來說,就沒有那么重要。既然本身就失去了利用價值,又何談二世的重用呢。 【自己也覺得挺無奈的,既要利用戰將開疆拓土,抵御外敵,又得提防戰將。】 王尹望著院落里的百年樹木,憂心忡忡的嘆了口氣。 “是以侍奉了秦國五代君王,得見滄海桑田,世事變化。對朝事隱隱有預感,咋們王氏,世代為秦人,在隴西一帶,尤為望族。是以我的弟弟能夠進入朝中,做十多年的丞相。這隴西之地由我王氏坐鎮,從來沒有出過什么風浪。如今來了群猴子,想著要占山為王,哪有那么容易。” 這話王尹的仆從可不敢接。 “王猛、王剛、王傲他們三人去了咸陽城就一直沒來過信兒?” “小人若是收到,必定第一時間呈給公侯。” “我也沒希望他們能被封為公卿,希望他們三年之內有一人能混出大夫,這家族倒也不會那么輕易就敗落。” “公侯這話說的,未免太過悲觀。荊楚的那位親自來信了,不出三年,他必定回到咸陽城,官復原職。” “他雖是我的侄兒,可我也把他當親兒子,從小我就發現他特別容易親信他人。別看他的父親是丞相,可是他一點為相的精髓都沒學到。從前先帝在,他的狐貍尾巴還夾的住,但是二世一繼位,他就立刻為了討好二世在朝中到處樹敵。這樣急功好利的性子,注定他難成大器,容易被人利用拿捏。”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