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咸陽城。 將要日暮了,夕陽如血,殘照大地,十二座金人閃著紅光。 章氏兄弟兩個人在殿中面見皇帝。 “陛下,這些工匠們都是先帝在天下各處招攬的工匠,一個個都身懷絕藝。今朝我來拜見陛下,他們還想要讓臣為陛下托話,請陛下放歸他們?!? “爾以為此事可行乎?” “百工之中,巫醫(yī)樂師,以工匠地位最高,因為其最實用。一個國家可以沒有人唱歌跳舞,但是怎么能沒有人打造車輪,修建房屋呢。這些工匠既然都身患絕技,可是又知道太多不應(yīng)該知道的事情,連外人都本不應(yīng)該隨便接觸。” “若是放歸山林,實則是養(yǎng)虎為患。故臣請求陛下,單獨設(shè)置別苑,讓這些人居住在此間,將工藝技術(shù)編纂在書本上,匯成百工之術(shù),流傳后世,也好為后人所用。” “可。” 這夏辰聽了,總覺得不大對勁。編纂百工之術(shù),這是要把這些工匠們最后一點用處都給榨干啊! 還以為這章平心腸和脖子一樣直,沒想到做起事來,竟然這么講究。 非但沒有傷皇帝的顏面,還變相把這些老家伙都給關(guān)死了。 “陛下,工匠的事情,并不難解決。只是這二十萬驪山刑徒,該如何處置呢,冬時已至,前些日子降霜,再過時日,就要降雪??墒沁@些人卻要白白的吃飯,耗費的糧食未免太多了。是否,先遣散一部分刑徒?!? 皇帝看中了二十萬刑徒。 可是章邯帶刑徒,帶了二十年了。 如今二世想要動刑徒,難道說他不應(yīng)該是首選嗎。 只是這個時候,君臣二人難免有些心照不宣。這查了賬,章邯本就是身價性命都落在皇帝的手里,一旦移交給大理寺,他章邯必定獲重罪。 只是現(xiàn)在身居護(hù)軍都尉,沒有兵就沒有權(quán),沒有功就沒有名,他這位置搖搖晃晃,總得皇帝自己發(fā)個話,到底是用他還是拿他當(dāng)個幌子。 能混到始皇帝跟前的人,都不是吃素的。 “都尉以為,當(dāng)遣散多少?” “剩下的工事,倒也簡單,而且參與的人越少越好。臣以為可驅(qū)散三分之二?!? “驪山的將士,總數(shù)有多少?!? “足足三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