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上書歸上書,這些地方的人始終是不夠的,更離譜的是,有些名字還有杜撰的成分。 扶蘇看著這報上來的十張聯名錄,讓侍郎數名字,卻連兩萬人都湊不齊,這是不符合成立郡縣的規定的。 既然如此,扶蘇自然不會允許這些人自行成立這個郡縣。 但是現在涌現出的則是,帝國內部到處都有因為這種強行移民而導致的利益分配不滿。 尤其是,在關中,老秦人總是要先滿足自身的利益。這就使得整個秦國內部之中矛盾重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二世在小朝會上和三公九卿四部討論了一番。 “朕以為,如今到了適當給予那些亡國之后權力的時候,朕要設立察舉制度,凡是有才華,有德行的人,都可以舉薦其入咸陽城為吏。甚至于,軍中也可以推行這樣的制度。” “過往帝國是不會給那些亡國之后機會的,朕如今以為時機到了,對于那些亡國余孽之后,如果有意效忠帝國,朕可以破格讓其入咸陽城。” 蒙恬聽了,卻反對這件事。 “皇帝陛下先前才定了五年之期,如今一年都未到。天下人如今正在觀望陛下的一舉一動,但是先帝初次創立皇帝制度,天下人對此制度尚未心服,這么快就讓他們來到陛下身邊,臣擔心陛下的安危。皇帝制度使得天下都系于陛下一身,這件事,老臣懇請陛下慎重。” 扶蘇聽了,尋思著這么做確實也有些太早了。 “非如此,那就是在帝國內部包藏禍心。” 司寇蒙毅則上前: “皇帝陛下,此事皆因分地而起,臣以為這件事,可以等到秋后再做決斷。七月將至,截止九月中,天下各地都已經收割完谷物,到時候谷物就要收倉。這是陛下在山西河內分地的第一年,分地之初,有大軍管控,但是大軍一旦撤回,地方新舊勢力斗爭,這是必然。地方新舊勢力互相斗爭,如此才有利于陛下維護天下一統。” 蒙毅永遠都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解決問題。 這位忠臣的本質,實際上還是酷吏。 二世自然會被這番話打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山西、河內能夠分地但是卻不至于鬧的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