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后來因為秦國王氏軍功集團崛起,張唐的名氣也漸漸沒了,但是他憑借著他的功勞,還有處事謹慎,所以在秦王政時期,也一直能在朝中議政,位居上卿。 但是顯然,到了后期,張唐對于帝國遠沒有盛年時貢獻來的多,反而開始了自己人生的墮落之旅。因為他善于棄暗投明,早早就看到帝國一統之后軍功世家必將走向衰落,于是轉了文卿,又因為年老,所以遠離政治斗爭。 始皇帝希望他好好做秦國朝堂之中的擺設,他也一直表現的很好,但是今日,他忽然站出來這話,情形就有些不對勁。 因為這種老臣,他年紀特別大,侍奉過你的爺爺的爺爺,功勞高自是不必說,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永遠都是最聰明的一批人。當始皇帝勵精圖治的時候,他們不遺余力的支持;當始皇帝要求長生不老之道,他們恨不得跟著先帝一起修仙;當新帝繼位,他們更是不遺余力支持新政。 張唐就是這樣的人。 能力有高下之分,而且不與品質呈正相關。 如果這樣的人忽然站出來反對你,那就是危險的訊號。他們一向是只想吃飯,不管事的,對人性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到了八十歲的年紀,高人基本上不亂于情。 這位老上卿今日出現在小朝會上,顯然不是巧合,如今又在這種正事上一開口,蒙恬也倍感壓力。 “無有軍功,庶族想要崛起,本就比平時難。不過不允許經商,就會使得國中秩序崩壞。” “陛下——老臣今日來此,為的就是這件事。一個強大的帝國,是必須要靠時不時發動一些戰爭來維持繁榮的。行商,那就是帝之大禍。那是讓吏民百姓都脫離帝國控制的禍患。陛下如今想要為天下庶民開通晉升渠道。與其準許經商,不如繼續攻打胡人。” 這就是老秦人積攢下的政治智慧。 沒有什么事情是通過戰爭解決不了的。 “如果陛下今日開了這個先例,以后就會導致無可挽回的惡果。齊國的滅亡,就在于此。一個國家的人被允許經商,君王想要調動庶民開戰,居然要先問過富商巨賈的意思,這置朝中三公九卿的顏面于何地?陛下作為一國之君,總不能本末倒置。陛下究竟是為了維護秦國的基業所以施行仁義,還是為了施行仁義而維護秦國的基業?” 這位老上卿一說話,頓時震懾住了群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