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可是武成侯王離。 年至四十的王離,年紀越大,困惑越少,也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趙子易適時進言,“皇帝陛下要我們拿到任囂的人頭,以此給天下將士一個交代,讓他們知道背叛帝國是什么下場。但是我們現在原地等待,對于前方的消息半點不知,難道就要這樣一直等太尉下調令嗎?我看就算是任囂派人反撲,恐怕到時候我們還是被派留駐臨邛。” 王離陷入沉思,“大軍三分,他本來就沒想著給我們這些兄弟分利,把我們和章邯調開,也是為了吸引任囂的注意力,好讓太尉的十萬兵馬有機可趁。這么下去,太尉麾下的將士們將要加官進爵,而我們只能在旁邊看著他們打仗喝酒吃肉。” “還請右將軍足下吩咐,我等一定謹遵不為。” “派二十名斥候,準備五天的干糧,兩人一組,帶上千里目鏡,前去探察地方情況。只要能活著回來,我給他十斤金子。” “唯!” 此時,李信尚且在軍中閑坐,他根本沒有料到,他在軍中的威信已經被消耗殆盡。三十萬大軍早就在他下令兵分三路之時徹底離心。 第七天的時候,李信收到消息,王離和章邯都派了斥候出去探路,李信感覺到事情有些反常,但是沒有多加在意。 他可是堂堂帝國太尉。 在李信的命令下,三十萬大軍維持最初的陣營模式安排在原地留駐了整整一個月,他始終按兵不動。 而這個時候,李信等來的是皇帝的詔命。 “太尉李信,身在三公之列,又為眾將之首,凡事要著大處,以帝國長久利益為上。邛人是帝國臨邦,不可為戰事逼迫其族。” 李信見到皇帝的詔命,自然不樂。 “陛下如今是怎么了?他一向是最公允的,如今怎么怪罪起我來了。難道說對于陛下而言,我軍將士沒有邛人沒有重要嗎?” 李亞夫卻道,“陛下一定是受了樗里尋的蠱惑,往常無論父親做下什么事,陛下都沒有怪罪過父親。父親不必在意這樁小事,不過是小人的伎倆罷了。只要父親這一次再擒拿住任囂,到時候陛下就會知道,父親您是對的。” “亞夫你說的對,我是全軍主帥,誰都可以亂,我獨獨不能心亂。派出去的斥候可有回來。” “這一次派出去三十人,只回來十人,還是沒有見到任囂的影子,他們一路南退。” “把輿圖給我拿過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