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春秋決獄只原心-《江戶旅人》
第(3/3)頁
“正合我意!”
本來斷案就應該聽取雙方的意見,實地考察求證也是應該的。忠右衛門覺得這個提議不錯,確實應該去問清楚。
說走就走,尋來當初接案的目明,一路找到前妻的家中,和忠右衛門那間經濟適用房一樣,眼前的母女住在一排六間的長屋之中。見到官差前來,母女兩個神情有些哀傷,但是那個母親還是振作精神前來迎接。
家里收拾的十分干凈,一點不因為長屋的陰暗,而顯得破敗。母親是個爽利人,原先在御三家尾張藩的藩邸做事,做了約十年之后,現在存了一點點錢,準備回家給自己的女兒找個好人家去嫁了。
人選其實也已經有了,她在尾張藩邸做事的時候,有個一道在藩邸幫傭的女人家里有個兒子。男孩十五歲,接受了尾張藩的雇傭,在藩邸的廚房做事。雖說廚子是個辛苦活,但是在這種高門大戶做廚子確是個好差事。
外頭天天餓死人,可大戶家的廚子即使沒有吃的滿面油光,卻也能混一個吃飽!
須知這“吃飽”二字,在剛剛經歷了天保大饑荒的日本國,是多么美好的兩個字。只要跟了那個小子,女兒這輩子就不愁熱湯飯吃。將來小夫妻兩個勤快一些,再弄點副業啥的。白天給尾張藩做飯,晚上回家做便當出去賣,日子一樣能過得紅紅火火。
那句話怎么說來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嘛!
細觀那個小女孩的神態,以及母親的敘述,忠右衛門已經大致確定,這一對才是貨真價實的母女。而那個前來爭女的后妻,圖的不過是將女兒賣出去給高門大戶做陪嫁丫頭,或者選入大奧做宮女的那筆賞錢。
“將軍様很快就要選秀,此女出身旗本,相貌端正,你可愿送她去參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