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募民為兵破界限-《江戶旅人》
第(3/3)頁
幕府能夠承受的起派出去的傳習隊死傷一半嗎?
阿爾考克是要拿日本人的人命,染紅自己的頂子的,不然這么多的錢,這么多的槍炮,他怎么會白白送給幕府。
反正幕府是肯定死不起這么多苗字佩刀者的,那么是否轉變一下思想。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頂著個腦袋往外冒粗氣,農民和苗字佩刀者也沒有什么區別的嘛。
雖然說這個話,頗有幾分統治者的骯臟嘴臉。可到底死農民,總比死苗字佩刀者來的強吧。就算六千農民兵死傷三千人,無非也就是死了幾個農民罷了。
三千二百萬農民呢,哪天不餓死幾百個?
與其讓農村多余的農民餓死,不如招進軍隊,送他們去印度。若是死了,起碼當個飽死鬼,不用在家鄉活活餓死。若是活著回來了,那就是老兵啦。賞他一個苗字佩刀,幕府又不虧什么。橫豎總比全讓現在的精兵去送死來的強。
更重要的是,這能夠打破非武士不可當兵的鐵律!
忠右衛門拉著幕府這條破船往前走,解決掉武士這個大包袱是最關鍵的問題之一。而武士又世襲了當兵的權力,必須打破這個鐵律,幕府才能夠持續的擴張和加強軍事實力,為將來可能發生的內戰做準備。
真要是全靠武士來打仗,那結果忠右衛門瞧了可能會活活氣死。只靠苗字佩刀者,這軍隊人數也不可能擴張開來,還是得靠平民。
“募民為兵,送往天竺嘛……”井伊直弼聽了忠右衛門的話,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立刻否定,只是開始權衡起其中的利弊。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