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檔綜藝節目里出現了爆點,如果它在獼猴桃平臺,平臺就會借由此把它各種炒作,各種爭議,最后來讓它達到高潮。 就比如說6月底開始播的《有嘻哈》,某位不可說藝人的加盟。 更是讓“skr~”名噪一時。 不得不說這個綜藝也是真的紅火,開播就火,對很多人還算新鮮的音樂形式,配上不少在地下混了很多年但沒有太多機會露臉的成熟rapper... 獼猴桃平臺這一出,可謂是終于徹底激活了這個已經成熟的市場。 帶著這些人正式闖入娛樂圈,效果自然很好。 而如果它在企鵝視頻,那么平臺就會借由此,全網推送+不要錢的推廣。 《消愁》在播出后,可算是以不同形式登上了熱一: 之前的《明日之子》單單是靠著兩位導師的爭議,也算是達到了熱門綜藝的前二,但是大家懂的——國內一般自稱TOP10的大學,肯定不止10家,而里面真正排前面的如清北,都叫自己top2. 所以前二嘛... 也就意思是《明日之子》熱度是第二名。 而現在《消愁》無疑成了企鵝視頻有望讓節目熱度更進一步的機會,所以無論是企鵝自己的視頻平臺,還是相關聯的QQ、威信之類, 都開始全平臺推送。 要知道企鵝的平臺推送是很夸張的,因為它擁有絕無僅有的優勢,就是廣大的社交平臺用戶群。 所以不敢說多少用戶真的看了,但可以說的是,看過了的用戶轉化率非常高。 紛紛在網上曬出好評。 所以普通觀眾的評論那基本上是一邊倒的覺得不錯,什么“今年夏天必聽的一首歌”,“這四段每段對應著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太絕了”,夸到最后,連“少年李宗勝”都出來了。 這下子,可把毛不意自己都給唬住了。 在采訪的時候就表示:很感謝這個標簽,但是不認可這個標簽,他知道自己現在的實力水準的。 然而也就是這個標簽,卻又引發了部分專業音樂人的點評: 依舊是說他旋律簡單地就不重復了。 主要新增的是,歌詞寫得很大,但是細細品味起來很多地方是有些空洞,或者干脆說得狠一點,無病呻吟的。 不過這種,也就畢竟是專業人士的要求了。 總體來說,這首歌毫無疑問地火了,并且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何況還有韓升也在節目播出第二天的上午,忙里偷閑出來發了篇圍脖發出來幫襯: “這是我目前聽到過毛不意最好的一首歌,也是值得推薦給大家的一首歌。 我認為從這首歌可以看出毛毛在歌詞和曲子的情感配合上的絕佳天賦,當然,有人還是覺得詞有點過大。但‘為賦新詞強說愁’,才是少年嘛。” 這話說得,算是相當的周到了。 沒有具體否認,但也算是平息了不少東西。 而就是這篇圍脖之后,整個圍脖上,慢慢地開始如沸騰水里的氣泡一般,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明星站出來說喜歡《消愁》。 舒其,張云隆,陳學東,譚松韻... 幾乎每個人都認真地表達了對這首歌的喜歡。 要知道明星的帶動力,可比普通人強多了。 尤其還是這么成群結隊的,又沒有利害關系的明星們挨個給《消愁》點贊,那就更可想而知其中的帶動力。 這要是按現在這個情況繼續往下發展,《明日之子》確實可能真的要奪走更多關注和流量了: 流量這個東西,永遠是頂層吃大頭,且越頂層吃的越多。所以《有嘻哈》自然是不愿意丟掉第一的位置,那就是退步了。 節目組那邊,很快一套組合牌先出來: 首當其中的,被推到前面的,反倒是韓升: “揭秘黑馬背后的伯樂,韓升為何能從選手中一眼選中毛不意?” “在你夸獎《消愁》的時候,你可能沒注意到他的導師在出道不久的時候,就寫出了怎么樣驚人的作品。接下來,作者就帶大家一起回味那個從《音悅之旅》開始的春天...” “在大家都在夸毛不易的時候,我想談談那個為了支持他,而被罵了近一個月的韓升。” 第一張牌,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人身上。 好嘛,媒體們這也才發現: 是哦!無論從什么角度來講,韓升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啊。 又開始一股腦地想來采訪韓升。 看似中了招數,實際上確實也是這個流程了:出名之后就開始采訪他的周邊的人,尤其是對毛不意的演藝生涯有重要意義的人。 可惜,剛成名的毛不意缺少大量曝光。 而韓升這邊,等洶涌而來的綜藝娛樂記者們,想要采訪韓升的時候... “先給我排隊去!” 早就排了不知道幾十米遠的電影記者們,立馬不干了:“韓升的一個學員而已,《戰狼2》,可是影史第一啊!” ... 2017年8月6日,周日,電影《戰狼2》憑借單天4.2億的票房,成功突破至34.69億票房。成功超躍《美人魚》,成為國內電影票房第一名。 這件事情,可就厲害了。 對于演員也是。 因為相比《美人魚》這部電影能成功,肯定靠著巨大的周星星招牌。 以及“欠周星星一張電影票”這個方式進行營銷的,所以實際上演員們的收獲并沒有那么地巨大: 出演這部戲的男主角鄧朝早就成名多年,女主角么... 后續挺不招人喜歡的。 但《戰狼2》不一樣啊:吳京,不用說了。 也就是從這部戲開始,他就被各種黑子和捧他的人圍繞,愛國這個詞在他身上映照了下來。并且雖說出道多年,但他也算是憑借這部戲才“翻紅”了一把:之前都沒太多消息的。 而韓升,他的狀況比較有趣。 本來相對來說角色沒有那么討喜,勝在角色的前期喜劇性強,后面也是成長了起來,算洗白了。 而角色之外的部分,就更有趣了。 從低價出演,且看好這部戲所以自帶投資進組;到臨時救急,拍攝中途補上大量電影資金;再到最后的保底發行,算是徹底地給這部電影從頭幫到了結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