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哎呀!” 其實在爾冬升說前面那一堆話的時候,大家心里差不多都有感覺了,畢竟無緣無故就來講這么一堆,顯然是覺得這個結果肯定會有話頭。 就像是女主二選一的時候,忽然沖左邊來了句:你是個好人。 那就壞了。 多數觀眾腦子里瞬間就明白,選的是右邊。 但是等真的就公布影帝人選... 守候在屏幕前的很多媒體人還是忍不住低呼了一聲,大概是因為寫通稿的時候,真的就比較了一下,發現韓升還確實是二號種子。 也確實是有那么一絲機會,去獲得這個獎的。 現在沒了,可惜。 內地的媒體,肯定還是希望內地的演員獲獎,而且獲獎了還是破紀錄的那種。 這種可惜的感覺,伴隨著接下來,爾冬升幾乎就是沒有太多耽擱的就做了影后的公布:“獲得最佳女演員的是,《少年的你》周東雨。” 以及最后獎項公布完,《少年的你》不是11個提名么? 本來已經很多了。 但是等獲獎的一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足足七個獎項,比一半還要多,關鍵是五個重頭大獎,四個在《少年的你》劇組。 這樣的情況下… 就讓被剩下來的韓升,愈發的讓人覺得有些意難平起來。 “...作為票房大賣的國內頭號新生代男演員,其實我們很能看出他當時用這樣的番位,這樣的片酬,付出的時間和基本上是他主要承擔的票房方面的風險,以及呈現出來在他這個年齡階段和非科班出身的,可以說相當亮眼的演技。最終是這樣的結果,只能說,非常非常遺憾...” 這種報道,都算客氣的。 還有更多無論是出來蹭熱度,還是真覺得可惜的,都出來各種發言了。 不是有句話說的么? 沒有得獎的那個第二名,才是當下眾人覺得最值得打抱不平,最值得可惜的。何況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就只看過《少年的你》沒看過《叔·叔》。 去網上呢,也就最多是看點片段。 偏偏這種片子,這種角色,不像是小北那樣有著相當強烈的戲劇沖突,人設背景,以及非常具有表現力的高光時刻。 角色也更多是平和的表演,需要看整體。 而那些看完一整部的人來講呢,確實韓升也是完全有機會一搏的,前提是不考慮任何場外因素... 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樣的對比情況下,大家其實又能想象,如果韓升運氣好點,被捧點也是可以拿獎的。 比如周東雨這次拿獎也不是強力選手,鄭秀文的《花椒之味》才是今年的大熱。很多人覺得,周東雨能拿獎也是真的運氣好,畢竟這一次鄭秀文還提名了一部《圣荷西謀殺案》。 同一階金象,兩個影后提名,普通觀眾看起來,哇厲害死了。 肯定是她了吧?百分之50的幾率誒! 實際上不是這樣。 兩個提名,反倒會分散她的票,支持她的人有的喜歡這部,有的喜歡那部,加上今年又沒有討論的環節,直接投票... 反觀韓升,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也不被捧。 于是到這里,基本上大家也就摸清了這個事情的脈絡,然后有了自己的評價。 總體,還是為韓升可惜的。 這也很正常,之前無論是港媒為了流量熱度,各種吹捧韓升好像他拿獎就是很有機會。反而是當時幾乎沒人提的投票開始就是第一的太保,等拿獎了,港媒這又風向一變開吹。 讓相對來講,還是底線高那么一丟丟的部分國內媒體覺得很不爽。 畢竟很多媒體就是: 吹了某個人,哪怕是最后被打臉了沒獲獎,那也是從一而終的,堅持自己的看法。 再加上這次獲獎,確實是多少有點情懷加成: 其實有時候看提名就知道,提名的偏弱,而里面恰好有那么一個為鄉港電影奮斗數十年老前輩,演的也還不錯,但就是之前金象獎還沒的情況下... 那獎項從來都是綜合考慮的。 該給前輩了。 當然,這也就讓這件事情,在四五天后,居然都沒有平息。 有位算是韓升鐵桿支持者的影評人,非常非常的不爽,剛好被人采訪的時候來了句:“地方主義還用說么!還排隊領獎,就讓他們自己玩去吧!” “...”好家伙,這可就大了。 畢竟影評人也是公眾人物,更是業內人士,所以大家講這種事情,也是私下聊,公開喊話... 那會不會是有人支持? 到了這會,韓升這邊也就不得不出來回應了。 對他來講,其實頒獎結束的時候,整個事情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能提名,已經可以了,沒有被鼓吹的信心爆棚。 所以這會出來處理,也是四兩撥千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