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內外服制-《我在西周當國君》
第(2/3)頁
“還沒。”
商離先是搖了搖頭,而后臉色堅定地說道:
“然而不論他們同意與否,此事予一人都是要推行下去的?!?
普及全民教育有兩個好處,其一是可以為商離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為他將來統(tǒng)治天下提供人力基礎。二來則是可以打斷老貴族們的階級壟斷,實現階級流通。
有人可能會問了,你商離不是打斷實行軍功授爵制,并且還繼續(xù)推廣分封制嗎?現在怎么又打算搞起科舉制來了?這幾種制度難道就不會沖突?
商離的回答是,不沖突。
很多人以為一個國家,一個朝代就只能實行一種制度,其實不然。事實上在絕大多數的時間中,中國都是實行內外服制度的。
所謂的內外服制度,簡單說就是將首都附近的地劃為“王畿”,而將王畿之外的土地劃為“外服”,然后在王畿和外服實行兩套不同的制度。
通常來說,王畿內一般采用中央集權制,官員由天子任免。而外服則是采用分封制,諸侯父死子繼。
這種制度最早起源于商朝,而后在周朝的時候發(fā)揚光大,最終演變成了明清時期的封貢體系。在封貢體系下,中原地區(qū)就是所謂的“王畿”,而周圍的那些藩屬國就是“外服”。
后世網上很多人喜歡拿所謂的“實控領土”來形容一個朝代的領土大小,殊不知這其實是拿西方的體系來套中國。按照中國的“內外服”制,不管是外服還是王畿,都是這個朝代的領土。否則西周的王畿只有關中到洛陽一線,難道你能說洛陽以東的魯國齊國不是西周領土?
內外服制度最厲害的地方其實是對領土法統(tǒng)的解釋。按照內外服制度的說法,全世界所有的土地都是上天的,而天子又是上天的最寵愛的兒子,因此上天將全天下的土地都賜給了天子。
但是天子畢竟精力有限,管不了這么多的地方,因此便將這些土地分封給了各路諸侯,由他們來幫自己治理那片土地。
這,就是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這個體系下,諸侯其實就是“承租人”,而天子就是“出租人”。諸侯租了天子的地,所以要給天子繳納租金,也就是朝貢。
發(fā)現了嗎?只要你承認了內外服制度,并且接受中央王朝的冊封,同時還向中央王朝納貢,那么從法理上來講,你就是中央王朝的一部分,因為這意味著你承認了自己的土地是天子租給你的,而不是你自己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