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是時候引入德政教育了-《我在西周當國君》
第(1/3)頁
“王上,您在寫什么呢?”
王宮中,蘭蘭一邊幫商離研磨,一邊好奇地問道。
“沒什么,一些勸人向善的文章罷了。”
商離笑了笑,而后繼續提起筆在木板上寫下自己創作的文章。
是的,創作。這次的文章并非商離抄襲的,而是真的是他自己寫的。
當然,由于是他自己寫的,因此在文采上顯然也是無法和那些古文相比擬的。不過沒關系,反正如今的華夏壓根就沒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文章,只要商離寫的內容別太次,基本上是不會有人跳出來挑刺的。
“勸人向善的文章?”
蘭蘭好奇地瞪大了眼睛:
“寫這東西干什么?”
不怪乎蘭蘭如此反應,身為極度迷信的民族,商人是壓根沒有“德”這個概念的,這一點從甲骨文的“德”字就能看得出來,甲骨文的“德”沒有“心”字底。
在商人看來,什么德政,什么仁義,這些都是虛無縹緲沒有屁用的東西。只有聽從上天的旨意,才能讓自己的國家、部落興旺發達。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文化內核在,所以商朝人祭祀起來極其殘忍,動不動就殺人牲祭祀,祈求上天和祖先能夠保佑自己的國家,同時壓制敵對的國家。
商朝的這個文化傳統一直持續到周朝初年,由于周朝文化基本上是在商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緣故,因此在剛剛征服商朝的時候,武王也基本延續了商朝的做法,將大量的商朝俘虜帶回了西岐,用極其殘忍的方式虐殺在了宗廟之中,用來祭祀自己的祖先。
后來武王駕崩,周公攝政。周公意識到了商朝文化存在著極大的缺陷,因此另辟蹊徑,開創了德政文化,主張統治者應該用仁義治國。
周公的主張在孔子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孔子整理了周公的理念,開創出了儒家流派,成為后世華夏幾千年的文化內核。
商離不打算直接將儒家的那一套拿來使用,一來是因為如今的宜國沒有儒家思想生存的土壤,二來也是因為儒家存在著極大的缺陷,不利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開拓。
但是商離又不能繼續像從前那樣用鬼神文化來教育自己的國民,因此無奈之下,商離只能選取儒家文化中選人向善的道德文化,用來教化自己的國民。
而這,就是商離編纂文章的主要目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