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哈哈……”道蘭和管理層大笑起來。 這個時候,在國內,趙東率隊奪冠并獲得MFVP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國內。 一個賽季下來,趙東在NBA強勢的表現,加上央視每周兩場比賽的實時直播,已經培養了一大批的球迷,而現在就是這些球迷最快樂的時候。 當然,最興奮的就是北京球迷,因為趙東是北京人。 他讀過書的小學中學和高中,甚至幼兒園,都打出了鮮艷的橫幅,慶祝趙東奪冠。 趙東家里人滿為患,親朋鄰居一大堆,還有特地過來的籃球處處長劉玉民。 “東子他媽,東子都冠軍了,得請客吧?”有人起哄道。 “請客就請客,在座的老少爺們都別走,中午都跟著我吃館子去。”李美珠高興之下滿口答應了。 “這個敗家的老娘們,一兩百多口子人吶。”趙東他爸趙振國有些心疼地嘟噥道。 上午,趙東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發現在酒店的床上,旁邊床上睡的是拉里約翰遜,這不是他在季后賽期間入住的酒店,應該是球隊安排的。 他平時不喝酒,但酒量其實不錯的,昨晚應該是酒喝雜了。 看了一下手表,上午9點,慶祝活動是12點開始,時間差不多了。 “嘿,拉里,醒醒,游街慶祝快開始了。” 他爬起來碰了碰拉里約翰遜,后者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 “我先走了,先回酒店換衣服,你也速度點。” “OKOK。” 有些清醒過來的拉里約翰遜趕緊爬了起來。 游街慶祝可是最風光的時候,享受全紐約球迷的歡呼,這可不能錯過了,得穿上最帥的衣服,來一個最酷的發型才可以。 趙東一出門,正好碰上奈爾格蘭特。 “飛龍,你起來了?正好我來叫你們起床,得收拾一下,你們是今天紐約最帥的人。”格蘭特笑道。 “當然,我馬上回入住的酒店。”趙東笑道。 “說實話,飛龍,你得在紐約買套房子了,住訓練基地和酒店都不方便。”格蘭特道。 “我知道,休賽期我會讓威爾斯著手處理的。”趙東道。 “那就好。我已經讓酒店安排了車,你不需要另外再叫車了。”格蘭特叮囑道。 “謝謝。” 這個時候,北美所有的大媒體都在報道尼克斯奪冠和趙東獲得FNVP的新聞。特別是紐約媒體,像打了雞血一樣。 “公牛時代已經結束,喬丹已成為過去式,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紐約飛龍將接管一切!”紐約時報。 “王朝更替,飛龍雄起,喬丹還能稱霸這個時代嗎?”華盛頓郵報。 “飛龍夸口,要打得其他巨星去抱團,這是狂妄?還是狂妄?還是狂妄?”洛杉磯日報。 “飛龍夸下海口,要超越邁克爾喬丹成就籃球之神,他已經被區區一個總冠軍和一個FMVP給沖昏頭腦了。”猶他日報。 “喬丹失言,他輸掉了籃球之神的賭約,但并沒有向飛龍道歉,這是個沒有賭品的賭棍。”紐約時報。 “請邁克爾喬丹正式向飛龍公開道歉。”紐約體育報。 在美國媒體的影響下,全世界的大媒體也開始爭相報道,而趙東的全球知名度,也像坐火箭一樣向上飆升。 他在采訪中的一些話極具話題性和爭議性,引發的爭議與議論無數,足以讓這些媒體討論好一陣子了。 “這個混蛋,還想搶我的神格,下賽季尤因要是不行了,我不用補強都能干死你。” “還有,我寧愿退役,也不會向你道歉的。” 正在海邊釣魚的喬丹一把撕了手中的一大疊報紙,釣竿也被他折斷了。 他就躲在紐約,這里是他老家,不過沒住在家里,而是在海邊租了房子,天天在海邊釣魚,燈下黑,反而沒讓媒體發現。 快12點的時候,趙東帶著林賽,還有FMVP的獎杯,來到尼克斯總部。 “哇,林賽小姐太漂亮了!” “飛龍和林賽小姐太配了!” “昨晚那么多女明星出現在麥迪遜廣場花園,但沒有一個人比得上林賽小姐。” 二人出現的時候,太太團頓時紛紛議論起來。 今天尤因也出現了,帶著他老婆。 他沒有手術,采取了保守治療方案,這是因為年紀大了,如果開刀手術,預后并不是太好。 他并不知道,他已經登上了格蘭特的交易清單,如果知道,一定沒有心情參加這個慶祝活動。 過了一會兒,眾人登上雙層無頂觀光大巴士,離開了總部。 總部之外就是無數的球迷,大巴車一出現,就響起了最熱烈的歡呼聲。 游行路線是先在市中心轉一圈,總部本身就在市中心,第一站就是市中心廣場,包括市政廳那邊。 一路之上,無數的紐約人加入慶祝的隊伍,大街上完全被人海堵死,大巴車艱難地慢慢前行。 “飛龍!飛龍……” “FMVP!FMVP……” 一手抓著獎杯,趙東一手拉著林賽的手,享受著無數人的歡呼聲,做為奪冠的絕對核心,他得到的歡呼聲是最強烈的,心情十分不錯。 在他旁邊的尤因心情太復雜了,夢寐以求的總冠軍到手了,可是最重要的總決賽他卻沒辦法參加,FMVP也被飛龍奪走,他這時候的心情既高興,又很失落。 看著那些球迷在為趙東歡呼,而他只得到很少的歡呼聲,看到趙東手中的獎杯,他更失落了。 慶祝路線第一站是曼哈頓區,第二站是長島區,因為趙東是長島區石溪大學的學生,他在那里的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是整個紐約最高的。 車隊到達長島的時候,無數球迷涌上街頭,到處是“飛龍”的吶喊聲。 “啊,來了來了!飛龍!飛龍……” 看到大巴車出現,街邊無數球迷興奮地沖著趙東招手吶喊起來。 “名氣好大啊!” 看到那些白人黑人在為一個中國人瘋狂歡呼吶喊,街邊一個三十歲出頭的華人婦女非常驚訝地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