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至于打一場,外面的人不就是么,只不過,那是主公派來迎接自己的兵馬,這兩撥人打一仗這怎么可能呢? 如果不是主公的騎兵,圍觀一場戰事,衡量一下幽州軍的成色其實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畢竟身處數千精銳幽州軍的保護下,就算真的是有敵襲,恐怕也上不到他荀彧分毫。 張郃雖然主要的心思集中在了李典的身上,但是屬于領軍將領的職責卻沒有絲毫的懈怠,哪怕是臨時休息的營地在地利上的選擇也是有本能的選擇的。 臨時營地的南側為林,北側為水,東西兩側則為平地。 雖然不利于安營扎寨,但是對于臨時休息卻是極佳之地, 林并不大,但足以提供休憩之地,順便還提供了埋鍋做飯的柴薪, 水并不深,但是距離營地北側一里左右的河水,卻足以為幽州軍的士卒提供便利的水源,以及提供飲馬之用。 東西兩側的平原則提供了兩條便捷的通路和走廊, 平原本來就是最適合騎兵作戰的地形,雖然沒有派出游騎和斥候,但是張郃對于自己手下的三千騎軍卻有足夠的信心!張郃相信在這里沒有人能將自己所率領的三千騎軍全殲! 事實上,按照夏侯惇的最初打算,確實是準備四面合為,一波將這一支騎軍全部干掉的,然而樹林與河流的存在讓他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年頭,涉水、穿林對于騎兵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夏侯惇就只能老老實實的按照唯一可選擇的路徑,進行突擊。 從起步到加速,再到速度巔峰沖到目標所在,時間極為短暫,在夏侯惇看來,無論是什么都會在自己六千騎軍的突襲之下都會土崩瓦解,就如同幾月前之前在自己鐵騎沖鋒直接土崩完結的袁術軍一般。 然而,夏侯惇率領的曹軍騎兵沖到地方的時候,卻發現,在他印象中應當處于混亂的幽州軍,不僅沒有陷入困亂,反而正拍成了緊密的戰陣等待自己的到來! 事實上,夏侯惇引以為傲的氣勢十足的騎軍沖鋒之陣,在張郃以及幽州軍中級甚至低級軍校眼中,都是極為粗陋的。 要知道幽州軍是擁有如今大漢境內規模最大的一直騎兵隊伍的,如何提高騎兵的戰力一直是劉平的一種重點方向。 在劉平引導之下,研發的馬中三寶只是提升騎兵戰斗力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方向提升是戰術和戰略方面的。 從漢武帝、衛青、霍去病的騎兵時代開始,漢軍關于騎兵作戰就有一套成熟的體系,這也是漢軍騎兵可以實現“一漢敵五胡”的三大戰術、裝備、意志的其中保證之一。 劉平在參與過對軻比能的作戰之后,以漢軍原有的戰術體系位藍本,集思廣益,增加呂布、張遼、趙云、閻柔等漢族將領的觀點,踏頓、樓班、烏延等歸化的烏桓等游牧民族將領的游牧民族戰法,大漢邊軍老卒的常年作戰經驗,再加上劉平親身經歷以及那些從前世的記憶,對幽州軍的騎兵戰術進行了新一輪的升級和改進,并逐漸提煉出了一套的騎兵戰術。 這套戰術包括了重騎兵的使用方式和環境,輕騎兵的用途種類,游騎兵的騷擾戰術,突騎兵的風箏戰術,以及劉平根據自己前世游戲經驗,還有河北決戰經歷提出的戰爭迷霧的觀點。 尤其是劉平專門點出的戰爭迷霧戰術得到了呂布、趙云、張遼、張郃、高覽、踏頓、等諸多將領,以及沮授、郭嘉、田豫等人的一直推崇。 憑借龐大的騎兵,構建對于敵方的戰爭迷霧,讓戰場實現對己方的單方面透明,切合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要義,絕對是絕對實現戰事勝利的利器! 第(3/3)頁